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程硝化反硝化是一种新型生物脱氮技术,降低了能耗和操作费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该工艺关键是抑制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的活性,并且短程硝化过程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本论文以聚乙烯醇与海藻酸钠为载体,包埋固定氨氧化细菌(AOB),研究初始游离氨(FA)、pH、DO、有机物、温度等影响因素对其短程硝化过程的影响。小试结果表明,25-30℃时包埋颗粒中氨氧化细菌占主导地位,升高温度可以拉开他们生长速率之间的差距,有利于淘汰NOB;DO应控制在4.0~5.5mg/L之间,可以满足细菌生长所需,同时又避免过度曝气,造成载体间的摩擦增大,减少其使用寿命;包埋颗粒适宜pH值为8-9,此pH值条件下氨氧化速率较高;包埋颗粒耐氨氮负荷能力强,同时可以抵御有机物对氨氧化细菌的影响:当初始FA>6.5mg/L时,将抑制氨氧化细菌的活性;富集AOB的活性污泥包埋后氨氮去除率降低了7.5%;亚硝酸盐积累率(NAR)维持在80.0%以上,氨氮去除率最高可达99.9%。包埋颗粒在确保短程硝化作用的同时,在内部形成缺氧区,AOB以亚硝酸盐为唯一电子受体,以有机物、氨或氢作为电子供体实现反硝化脱氮,提高了系统氨氮的处理能力。在小试的基础上,进行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合成氨工业废水的中试研究。中试最佳工艺参数:曝气量为9-11m3/h,回流比为4:1,氨氮负荷高达0.24kgNH4+-N/(m3·d),最高氨氮去除率为91.7%,总氮去除率为75.0%,COD平均去除率为80.9%,出水低于《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2001)。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可以成功运用于合成氨工业废水处理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脱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