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层多播的可靠传输协议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ong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层多播将多播功能迁移到应用层,避免了多播应用对网络基础设施的依赖,易于大规模的部署和实施,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是IP多播所不可比拟的。同时网络层功能的上移为实现高层功能提供了便利。在多点可靠数据发布应用中应用层协议可以在构造数据分发路径时建立层次式的体系结构,规范成员节点的管理,便于进行差错控制和拥塞控制。本文在综述应用层多播和可靠多播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面向密集型可靠多播应用的应用层可靠多播协议和关键技术。论文工作的成果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设计了树状可靠多播协议RALMP。协议以端到端的传输延迟作为逻辑链路的性能度量,同延迟也是评价协议对网络资源占用量的标准之一。多播功能的迁移便于将组成员的管理结构和数据分发树的建立过程结合起来。RALMP利用多播分发路径的树型结构,对组成员进行层次化的管理,父节点负责向其孩子节点转发和重传数据,孩子节点向父节点报告接收状态,节点信息的交互被限制在与节点临近的局部范围内。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了该协议的有效性。2.提出了构造和维护覆盖网络的分布式自组织算法。利用各节点维护的局部信息和相互间的协作完成覆盖网络的建立和维护。组成员的加入、邻居节点的探测、链路性能的测量都由节点自发完成。分布式算法可避免集中式算法受中心节点瓶颈的约束,有更好的可扩展性。为RALMP设计的快速割裂恢复策略使得在部分节点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恢复数据分发路径。还为RALMP设计了拓扑优化算法,使得它更能够适应多播模型中组成员动态变化的特点。3.选用了TCP作为建立单播隧道的传输层协议。RALMP在应用层上建立覆盖网络中的链路,节点间通过TCP建立端到端的可靠逻辑信道,并且仅需考虑由成员节点的不友好退出造成的数据丢失。与使用UDP的多播相比,采用TCP有助于屏蔽底层网络拓扑及传输差错,将IP分组级的差错控制和顺序保障交给传输层负责,从而简化了应用层协议。4.改进了可靠多播中基于接收方的差错控制机制,引入了基于发送方机制的部分特性。由接收端负责发现传输错误,自行记录数据的接收状态。孩子节点以否定应答NAK的形式向父节点报告丢包事件,父节点以询问方式获得其子节点的接收状态。错误恢复采用选择性重传策略。基于接收方的机制与基于发送方相结合能够在合理利用网络带宽的前提下,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随着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PSTN网络上的语音业务将逐步迁移到IP网络上。VoIP技术为基于IP网络的语音通信提供了强大而有效的手段,以该技术为基础的语音通信将成为下一代
本文为多智能体系统定义了一个称之为知识结构的逻辑框架,来进行智能体的知识推理.在知识推理过程中,使用”变量忘记”(VariableForgetting)来作为基本操作,并证明算法上可以用
当前,社交媒体,如Twitter1, Facebook2,新浪微博3等,越来越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微博不仅仅是用来发布信息,很多时候也用来寻求帮助或寻找信息,越来越
随着以通讯、互联网为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越来越方便和快捷,使得信息技术正在静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世界。但是,海量信息的出现也使得人们越来越
谱聚类算法是近年来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领域最重要也是最热门的基础算法之一。谱聚类算法将聚类问题转换为图的分割问题,通过对相应的拉普拉斯矩阵的特征向量进行聚类,找到对
随着Internet的发展,大量的信息在Internet上传输,一些重要数据的安全性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前几年IETF提出的IPSec协议成为一种新的IP层安全解决方案。此协议的实施可对路由
传统的视频管理系统只注重效率,而不注重视频的运算能力。对于客户端而言,缺乏对客户即时的变化作出响应的能力,例如在拖动网络视频播放器时会出现网络中断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
未来对计算速度、系统可靠性和成本实效性的要求必将促使发展另外的计算机模型来取代传统的冯·诺依曼型结构的计算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一个新的梦想成为可能——分布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同时也对网络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的管理和维护越来越困难。如何保证网络运行的安全性,是各机构
编译器是一种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转化为语义等价的机器语言程序的系统软件。在这个过程中,编译器常常会对于输入代码进行优化,从而可以得到更好的性能或者是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