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自清洗高效生物膜反应器的构建与处理性能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shuang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新农村进程的推进,农民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水质水量波动大、可生化性强、收集困难、季节性变化大等特点。目前常见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自然生态法三大类,其中生物膜法因其具有活性生物量高、脱氮效果好、工艺灵活的优势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目前生物膜法的处理对象主要为城镇污水,将其应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研究不多。因此,将生物膜法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及特征,结合生物膜法中曝气生物滤池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优势,构建了集生物处理与生物过滤为一体的小试规模的自清洗高效生物膜反应器。研究了不同温度及进水有机负荷条件下系统对有机物、氨氮、总无机氮及总悬浮固体的处理性能及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常态运行时好氧区和过滤区的作用,以及两个功能区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自清洗前后系统生物膜特性、污染物去除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本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考察分析了该系统的处理能力,为一体化自清洗高效生物膜反应器的构建及在未来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该系统对COD和TSS的去除效果受温度和进水负荷的影响较小,且COD和TSS的去除能力随进水负荷的增加而提高;NH4+-N和TIN的去除效果受低温影响较大,采取铁盐强化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低温反应限制性问题。在进水COD、NH4+-N、TIN、TSS浓度分别为242.5±87.7 mg/L、43.0±13.4 mg/L、44.4±13.3mg/L、186.1±92.2 mg/L条件下,系统处理出水各污染物浓度分别为56.3±18.0mg/L、9.8±7.4 mg/L、20.5±12.0 mg/L、16.7±8.5 mg/L,相应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49±6.90%、79.43±12.71%、55.61±17.99%、89.49±6.89%;对应生物膜载体比表面去除负荷分别为3.35±1.78 g COD/m2/d、0.58±0.21 g NH4+-N/m2/d、0.43±0.20 g TIN/m2/d、2.98±1.59 g TSS/m2/d,系统处理出水水质较稳定且达到山东省农村污水排放二级标准。随系统运行微生物群落丰富度逐渐升高,其中相对丰度较高的微生物为JG30-KF-CM45、Acinetobacter、Pseudoxanthomonas和Hydrogenophaga等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功能的种群,上述优势微生物种群对系统内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具有重要作用。(2)反应器中内好氧区生物膜厚度和生物量均高于过滤区,好氧区COD的去除贡献率为60.56±10.96%、NH4+-N的去除贡献率为67.06±13.45%、TIN的去除贡献率为30.96±15.71%、TSS的去除贡献率为64.34±16.76%。好氧区是完成生化反应的主反应区,过滤区在完成TSS截留分离的基础上,起到后置强化生物降解的作用。不同温度条件下好氧区和过滤区在属水平上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20℃常温条件下,JG30-KF-CM45、Acinetobacter、Caldilineaceae、Rhodobacter、IMCC26207、Gemmatimonadaceae在好氧区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过滤区;在10℃低温条件下,Acinetobacter、Trichococcus、Pseudorhodobacter、Comamonadaceae在好氧区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过滤区。(3)系统在自清洗前平均生物膜厚度和生物量为284.33±89.99μm、23.22±4.94 g MLSS/m2;自清洗后其分别为124.57±20.40μm、15.44±2.71 g MLSS/m2,自清洗前后生物膜厚度和生物量变化表明自清洗过程可有效起到生物膜更新及截留悬浮物的清除作用。系统自清洗前平均生物膜载体表面比SCOD降解速率为5.7±2.63 g SCOD/m2/d、自清洗后为7.08±2.71 g SCOD/m2/d;自清洗前平均生物膜载体表面比硝化速率为0.82±0.27 g NH4+-N/m2/d、自清洗后为1.01±0.32 g NH4+-N/m2/d,自清洗前后生物膜污染物去除能力变化亦表明自清洗过程可有效起到生物膜更新作用。自清洗可使优势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尤其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功能的优势微生物种群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4)根据一体化自清洗高效生物膜反应器的研究结果,初步确定系统设计参数及系统维护方法:生物膜载体表面比COD负荷为3.35±1.78 g COD/m2/d,比NH4+-N负荷为0.58±0.21 g NH4+-N/m2/d,比TIN负荷为0.43±0.20 g TIN/m2/d,比TSS负荷为2.98±1.59 g TSS/m2/d;根据进水污染物浓度通过调整HRT来维持一定的系统负荷,使系统保持较好的处理能力;系统运行要完成定期的循环自清洗过程,以保证生物膜的更新及截留的悬浮颗粒物等杂质的洗脱,并且定期的自清洗过程可有效解决填料堵塞问题;低温条件可通过铁盐强化作用来维持稳定的微生物活性。
其他文献
从绿色建筑到健康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营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起初,人工环境学只将热湿环境、空气品质作为营造热舒适环境的主要研究对象,近几年,光环境、声环境等极易被忽视的环境因素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遗憾的是,目前已有研究多是从环境变化的角度,即工况或场景设置角度对环境的满意度和舒适度进行主观评价,且相关标准只是从建筑性能方面规定了必须得到控制的项和用以评分的项,并未根据建筑使用者的客观生理指标作
我国幅员辽阔,各种地形错综分布,地质构造复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建设工程也在不断增多,而地质环境对工程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为保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以后的使用安全,同时降低工程建设的开发成本,需要在工程开始前进行合理规划,从多个视角对地质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对此可借助三维可视化模型再现三维地质信息,准确地获取信息并分析预见问题,以达到对工程直观有效地规划设计。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
钢筋混凝土楼板是当今许多建筑物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的结构部件之一,在建筑室内出现火灾时,水平布置的楼板最容易受到大范围的火灾作用而出现较为严重的损伤,组成楼板的钢筋与混凝土遭受火灾作用时及火灾后,二者的材料性能必然会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对楼板的承载能力必定会造成一定的削弱,对楼板的安全使用势必会产生影响。建筑物在遭受火灾作用时,由于存在受热的不均匀性,结构的损伤与破坏也是在局部发生的,直接对其进行拆除
限量供油润滑(Limited Lubricant Supply,LLS)使用有限量的润滑油对润滑点进行润滑,使零部件工作在降磨减摩最佳润滑区域,降低搅油和摩擦功耗,已成为摩擦学设计的新趋势。在限量供油润滑中,可通过表面改性控制摩擦表面润滑油的分布,从而实现润滑增效。目前常用方法包括镀层、化学涂层、表面织构等。油性剂可在摩擦表面自发形成吸附膜,改变其表面能,从而影响限量供油润滑,但该方面的研究尚未系
滚动轴承是旋转机械中应用最多的核心支撑部件之一,在高铁动车组齿轮箱中常用其支撑轴旋转。滚动轴承发生故障时,通常采集振动信号反映运行状态,表达故障特征信息,但传统的振动信号分析方法过于依赖数据,特征选择与提取困难。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故障诊断向着智能化趋势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振动信号,运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实现了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与剩余寿命预测,具体内容如下:(1)滚动轴承故障诊断试验与振动
镍基合金作为一种耐高温、高强度、耐腐蚀等优异综合性能兼备的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艇、化工设备等领域。但是其高硬度、高强度等优点也给加工带来了困难,如何降低磨削温度、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成为镍基合金精密加工所面临的难题。尽管在过去几十年用于镍基合金材料的特种加工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磨削仍然在镍基合金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制造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现代磨削技术的发展主要原因之一是新型磨料磨具的出现。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我国处于前期发展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展被动式住宅项目建设,被动式住宅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好的进行项目管理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首次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项目的泰安地区及鲁商中心项目来说,项目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经验不足,工作开展不系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控也会不到位。为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保证施工建设过程中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及意义,本文以被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海上贸易与港口贸易日益频繁,海上货物运输占比也越来越大,货物运输量逐年增加,对大型船舶的需要随之增加。面对船舶大型化和数量激增,船舶的码头停靠问题也被提了出来,为了适应大型化船舶发展的需求,码头等港口建筑物的安全性、可靠性与快速周转能力成为海洋领域学者近些年研究的热门方向。本文从该角度出发,在对一些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对船舶的码头停靠问题展开研究。首先从理
随着近年人们对“地球之肾”——湿地环境的重视程度提高,湿地公园建设数量也与日俱增。但是目前大多数的湿地建筑偏向于生态建筑的做法,各地湿地公园中的建筑趋现象亦日益加剧。总的来说还是在设计中忽略了人文性对湿地建筑的影响。这使得我们需要从多元共生的视角对湿地环境的建筑设计方法进行认真的思考,提出并建立一套全局视角下的全面系统的设计策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强调在湿地建筑趋同化的背景下,湿地建筑的人文性和
煤矿井下开采活动会导致煤岩体应力卸载造成三向应力发生静态加卸载变化,应力的卸载会进一步导致煤岩体发生变形破坏,从而诱导煤岩瓦斯动力灾害的发生。因此研究含瓦斯煤在真三轴加卸载条件下的力学特性与破坏前兆特征对于了解煤岩瓦斯动力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尤为重要。本文以含瓦斯煤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含瓦斯煤真三轴变形破坏试验系统,开展不同条件下的常规三轴加载以及真三轴加卸载试验,探讨不同加卸载条件下含瓦斯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