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钼化合物的负载化及其催化氧化燃油脱硫性能研究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增长,市场上对能源液体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含有更多杂质的低质量化石燃料被开发使用,其中大量含硫化合物的燃烧会排放SOX化合物,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氧化脱硫(ODS)工艺因反应条件温和脱硫率高等优点而成为当下燃油脱硫的研究热点之一。高活性的多金属氧酸盐(POMs)是优异的氧化脱硫催化剂,但POMs作为均相催化剂易溶于多种溶剂,导致难分离、不易回收利用。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采用不同方法(共价结合法、静电结合法等)实现多种POMs的高分散和强结合负载化,以提高POMs的催化活性和重复使用性。在负载POMs催化剂的基础上,通过高温热处理,调控催化剂结构,增强对双氧水的活化,从而克服现有催化剂对燃油中较大浓度含硫化合物催化活性低、完全脱除较为困难、稳定性不高等缺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选择功能聚合物修饰的硅胶作为载体(PGMA/Si O2),通过共价键合的方式将氨基改性的Dawson型多金属氧酸盐K10[α-P2W17O61]·20H2O(简称NH2-P2W17)键合于PGMA/Si O2微粒表面,得到负载型催化剂P2W17-PGMA/Si O2。发现以Na HCO3作碱性化合物得到的催化剂对四氢噻吩(THT)的催化氧化效果最好,在60 min内可使THT转化率达100%,这主要源于P2W17簇的高氧化还原催化活性,载体上的聚合物链在有机溶剂中充分溶胀伸展,聚合物链的疏水作用促进THT在催化剂上的吸附而提供的微环境,以及促使产物环丁亚砜从催化剂上的及时脱除,从而很好地发挥催化作用。(2)以三维网状结构的氧化石墨烯(3D GO)为载体,将环氧基改性的单缺位Dawson型磷钨酸盐(EPO-P2W17)共价键合于3D GO上,制得非均相催化剂P2W17/3D GO。对比考察P2W17在3D GO上负载前后以及在二维氧化石墨烯(2D GO)上负载后得到的催化剂对燃油中的含硫化合物二苯并噻吩(DBT)和四氢噻吩(THT)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由于噻吩类化合物与3D GO之间通过π-π和S-π的强吸附及酸碱相互作用以及3D GO的三维网状孔穴效应导致的微环境效应,从而促进P2W17/3D GO催化活性的发挥,最终DBT的去除效果为P2W17/3D GO>P2W17/2D GO>P2W17。在60℃下,P2W17/3D GO催化剂完全脱除模拟燃油中的DBT(500 ppm)和THT(5000 ppm)所需时间分别仅为120 min和30 min。此外,该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重复使用性,重复使用5次催化活性保持稳定。(3)为了进一步简化催化剂回收过程,以壳聚糖(CS)修饰的四氧化三铁(Fe3O4)为载体,通过静电结合方式将Keggin型和Dawson型多金属氧酸盐分别负载在磁性壳聚糖(Fe3O4@CS)上,制备了5种磁性多金属氧酸盐(POMs)Fe3O4@CS@POMs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Fe3O4@CS@PMo12的脱硫效果最好,在60℃,0.1 g Fe3O4@CS@PMo12对含有500 ppm DBT的模拟燃油60 min脱硫率达100%,实现了在较短时间的高效脱硫,这归因于PMo12的强氧化性和Fe3O4@CS载体提供的微环境效应,促进催化氧化反应的进行。此外,该催化剂在外加磁场下可实现催化剂快速、有效地分离,重复使用5次后其催化活性依然稳定。(4)对上述制备的负载型POMs催化剂进行空气煅烧处理,改变催化剂中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结构形式以及载体的结构形式,从而提升催化效率。研究了高温煅烧处理对催化剂氧化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γ-Fe2O3@C@P2W18-400表现出最好的氧化脱硫性能,在70℃下,0.03 gγ-Fe2O3@C@P2W18-400、n(H2O2)/n(S)为2、15 min内对4000ppm模拟燃油的脱硫率达100%。在400℃煅烧处理后Dawson型P2W18晶体内部结构出现具有极强催化活性的氧缺陷,使热解后的γ-Fe2O3@C@P2W18-400样品脱硫性能显著增强;此外,空气刻蚀产生的磁性多孔碳球为底物与活性中心的接触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因此,相对于未煅烧的Fe3O4@CS@P2W18,γ-Fe2O3@C@P2W18-400大大缩短了脱硫时间、减少了催化剂用量以及拓宽了模拟油的适用浓度范围。此外,在400℃煅烧后,催化剂的磁性仍然保留,使得在外加磁场下可实现催化剂快速、有效分离,且重复使用6次催化活性依然很稳定。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对其脱硫机理进行了探究,发现羟基自由基(·OH)和过氧多酸中间体的协同作用促进了DBT氧化为DBTO2,从而实现高效脱硫。(5)开发了新型的负载化超细过渡金属碳化物(W2C或Mo2C)以及过渡金属单质(W)氧化脱硫催化剂,实现对较大浓度含硫油品的快速深度脱硫。以PW12-PEI/GO、PMo12-PEI/GO和Si W12-PEI/GO三元复合物为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N2)高温热解制得石墨烯负载化过渡金属碳化物或过渡金属单质非均相催化剂,将其首次应用于氧化脱硫研究。研究发现,由于前驱体的活性中心金属不同,导致其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后得到的产物活性中心结构不同,使脱硫性能也表现出较大的区别。且对于不同前驱体,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脱硫性能也越好。1000℃热解得到的三种催化剂均能够使含高浓度(4000 ppm)DBT的模拟燃油在10 min内完全脱硫,其动力学速率常数高达0.58 min-1。其优异的催化氧化脱硫性能主要来自于3方面:1)W2C、Mo2C或金属W单质活性物种在载体上的超细且高分散负载;2)载体NC/r GO与DBT上苯环之间能形成π-π和S-π键,且具有碱性的DBT与碳层包覆r GO的高度石墨化边缘的酸性官能团之间的酸碱相互作用,使催化剂对DBT产生强的吸附作用,促进催化脱硫反应的进行;3)DFT计算表明具有导电性的NC/r GO载体所提供的电子能够向W2C转移使他们之间产生静电相互作用,且W2C电负性增加促进了H2O2分解产生·OH,最终使其表现出超高的氧化脱硫活性和稳定性。自由基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计算证明,其催化氧化DBT机理主要是通过羟基自由基(·OH)的高效氧化作用,达到快速深度脱硫的目的。
其他文献
大气细颗粒物(PM2.5)成因复杂,是造成长三角地区大气灰霾的“元凶”,严重影响该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开展PM2.5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及其氧化潜势研究,定量分析化学组分和来源贡献比例,探讨大气污染传输贡献规律和人体健康危害程度,是制定精准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策略的基础。本研究选取长三角区域本底站——临安站(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为研究地点,综合运用现场采样、实验室样品测定与表征、模式模拟、
下颌智齿拔除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手术之一。为避免下牙槽神经管损伤等并发症,需要在术前对下牙槽神经管损伤风险进行评估。该术前风险评估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对患者X射线头影测量图像中的解剖特征点进行定位,通过特征点位置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颅颌面异常;第二,从曲面断层图像判断患者颌面中下颌阻生智齿与下牙槽神经管是否接触,即判断两者空间关系;第三,根据曲面断层图像获得患者下颌阻生智齿牙根数目。这三个步
随着现代军事科技的快速发展,精确制导导弹技术在战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红外探测系统保证了对命中目标的检测和跟踪,是导弹精确制导的重要一个环节。随着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精确制导导弹的灵敏度、飞行速度和机动性等各方面的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目标检测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背景对超远距离成像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从红外传感器获得的红外小目标图像的信噪比非常
研究背景:肿瘤心脏病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中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脏毒性是其研究的重点。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是使用最广泛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其引起的心脏毒性威胁着肿瘤患者和肿瘤幸存者的健康。目前尚缺乏一种安全且有效的预防和治疗DOX导致的心脏毒性(Doxorubicin-induced cardiotoxicity,DIC)的方法。Elabela(ELA)是一种新型的内源性多肽
中国沿海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长三角)、珠江三角洲(珠三角)等经济圈,人口稠密,各类制造业集中,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十分严峻。沿海地区同时受到陆地气团和海洋气团的影响,且因近岸海域因富营养化和藻类养殖,以及海水表面发生的非均相反应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挥发性化合物,是沿海新粒子生成的重要来源。在此复合污染的大背景下,研究沿海地区大气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特征、新粒子生成及其化学组成,对厘清我国沿海颗粒物复合污
研究背景与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中CHD的严重类型,且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和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是AMI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多发生在MI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研究表明,AMI合并VT/VF的患者往往预示着长
高硫负载量和高硫利用率是目前提高锂硫电池(LSBs)能量密度、实现商业化面临的巨大挑战。开发具有一体化、自支撑结构的三维集流体是高负载下实现多硫化物高效转化的一种有效策略。在前期报道了大量以碳基材料为基础的一体化电极,但是碳基材料化学吸附能力和催化活性缺乏,比表面积巨大导致电解液难以浸润等问题制约着LSBs的发展。因此,本课题利用具有高导电性、强化学吸附能力和高催化活性的过渡金属氮化物-氮化钛(T
随着“中国制造2025”时间点的迫近,机器人的应用日益广泛,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机器人的身影。在生产工作中,机械臂周边的环境不仅复杂多样,而且面临日渐提高的工作效率和精度要求。鉴于此,本文首先以路径最短为性能指标,进行了避障路径规划研究,然后以时间-冲击最优,进行了轨迹规划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本文首先采用几何法和解析法求解对机械臂从正逆两方面进行运动学分析。为后文的路径规划以及轨迹规划的研究奠定理
磁电弹(Magneto-electro-elastic,MEE)复合材料是制备智能结构与器件的理想材料,具有优异的多物理场耦合性能,可快速实现机械能、电能、磁能、热能和化学能等能量的相互转换,满足现代科技向高集成化、超微型化、高密积化发展的需求。湿热环境中的磁电弹智能元器件,其力学特性受环境湿度、温度变化的影响十分显著。对温度场和湿度场中磁电弹智能元器件的静态和动态响应特性做出精准的分析,能够有效
研究背景既往使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整体长轴应变(GLS)监测癌症治疗后的心脏功能,但心肌做功(MW)参数可能在这方面表现更好,因为它们考虑了心肌应变和负荷条件。研究目的我们旨在调查MW参数在蒽环类药物化疗儿童和青少年肿瘤患者随访中的价值。方法从598名患者(59%男性,12.2[4.7-17.3]岁开始化疗)的2,342次超声心动图检查中获得左室功能的传统标志物(左室缩短分数[LV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