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语言与诗歌传统:郑敏诗论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诗人的郑敏在20世纪80年代带着她的诗论著作重新回到文坛。早期侧重研习西方文论的她到了晚年蓦然回首,却发现曾经被忽略的中华文化传统才是真正应该努力挖掘的文化宝藏。郑敏的诗论有两大重要维度,即语言与传统,而两者实际上又是分不开的。郑敏主张新诗的发展需回归传统,她结合西方最新的语言学成果,运用解构主义理论质疑五四白话文运动人为割裂传统的激进做法。她结合当下新诗出现的问题以及新诗走过的历程,指出新诗未来发展需尊重语言,向传统文化汲取力量。目前新诗面临与传统断裂、缺乏经典、“学西"受阻等现实困境,有鉴于此,郑敏从新诗语言和诗歌传统两个方面架构新诗发展的未来图景。本文包括四章。绪论首先阐述了郑敏诗论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创新点。第一章研究郑敏新诗传统观的西方诗论背景,其中对郑敏影响较深的是托·斯·艾略特、爱德华·希尔斯等人的传统观,弗迪南·德·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以及拉康·雅克、雅克·德里达等人的解构主义理论。第二章研究郑敏新诗传统观的发展与变化。郑敏的诗论极具当代意识,她十分关注新诗自身发展遇到的困境,包括与传统断裂造成的文化真空、“学西”之路的“水土不服"、后殖民主义时代的文化霸权等问题。第三章进一步阐明郑敏新诗传统观的理论内涵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诗如何继承传统。郑敏强调必须重新找回新诗的自主权,包括重建传统意识、诗人必须自救。关于新诗究竟能从传统中继承什么、如何继承等问题,她主要是从古典诗韵、汉语魅力和文化传统等三方面予以阐述。第四章回顾和梳理学界对郑敏新诗传统观的质疑和争议,并予以总结和反思。郑敏对有关新诗与传统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自出现就备受争议。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新诗有无传统,强调新诗回归传统是否是“文化保守主义"、甚至文化倒退的体现,她的诗论所依据的语言观是否使之陷入了神秘主义困境,是否对西方理论进行了脱离语境的简单化阐释等。上述质疑和争议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质疑郑敏诗论陷入了“文化保守主义",认为回归传统实为复古倒退。同时认为郑敏提出的新诗向传统学习的方法存在漏洞,忽视了新诗与古诗存在本质的差异。二是质疑郑敏基于西方理论的回归传统实质上是“更彻底"的反传统。这主要质疑的是对郑敏阐释、运用西方哲学理论、语言学理论的方法和过程。新诗语言与诗歌传统是郑敏诗论的主轴,郑敏饱含深情将自己半生所学所悟汇聚于她的诗论当中。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新诗发展面对与传统断裂的文化失根以及文化霸权的围剿,郑敏认为必须尊重语言,立足于民族传统,才能夯实新诗的发展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117例临产双胎孕妇产前、产后凝血功能检测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双胎孕妇共11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17例正常非妊娠妇女作为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日新月异,对医学临床实习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现阶段,临床实习教学形式以临床医生带教为主,临床带教老师是临床教学的一线参与者,是医学生临床
与其他卒中类型相比,大脑中动脉梗死的发病年龄通常较小,且病死率和致残率显著较高。对于偏侧颅骨切除减压术在急性卒中治疗中的作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悲观失望之后,这种方法在过
病原体:支原体是一类可用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没有细胞壁,能形成丝状与分枝形状而称其为支原体,其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人,家畜和禽类多有携带,并引起相应疾病。主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最基础、最直接的激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求教师的提问能够切实达到上述目标,对于课堂教学具有促进作用。本文
课改以前,中学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够重视,认为学生数学知识学好了,自然就会运用、就会解决问题。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六个重要目标之一特别提出。说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学生未来的生活发展之中占据重要位置,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活跃课堂气氛”“指导学生按时总结”三个方面
化工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工程性很强的应用课程。是化工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根据化工原理这门课程的特点,结合我校目前的教学状况,从教学内容,专业实
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首先要培养他们学会思考的习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我们要更多地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提问,就是要让他们融入其中,切身的去感受。小学数学教师应更好
一、给足空间,课前“热身”教材中有两篇课文都是关于“节日”的文章,课前我发动学生去查找中西方一些主要的节日。再次上课之前,我惊喜地发现在教室后黑板的英语园地里有三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