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膳食纤维复合制剂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mo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发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性肠病,表现为肠道黏膜屏障破坏、免疫紊乱和肠道菌群失调等。目前治疗UC的临床药物主要有磺胺吡啶盐、5-氨基水杨酸、皮质类固醇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但长期使用会有严重的副作用。近年来,单独的益生菌、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作为UC防治方法被广泛研究,但发现治疗效果缓慢,未能满足UC治疗的要求。本研究对枯草芽孢杆菌、动物双歧杆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合实验室前期研究,将益生菌与白菜膳食纤维配置成复合制剂,开展了复合制剂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急性UC的治疗作用。得到如下主要结果:1.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条件优化:以LB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OD值和活菌数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7℃、接种量5%、初始p H值7.0、转速为190 r/min、培养时间20 h,该菌在以大豆蛋白胨12 g/L、可溶性淀粉13 g/L、碳酸钙5 g/L为主要机制的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活菌数达到了5.34×10~8 CFU/m L。2.动物双歧杆菌培养条件优化:以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OD值和活菌数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动物双歧杆菌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3℃、接种量5%、初始p H值7.75、培养时间40 h,该菌在以氮源(蛋白胨∶牛肉膏∶酵母粉=2∶2∶1)29 g/L、葡萄糖22 g/L、乙酸钠6 g/L、柠檬酸三铵2 g/L、磷酸氢二钾2 g/L主要机制的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活菌数达到了4.58×10~8CFU/m L。3.益生菌-膳食纤维复合制剂对急性UC干预效果的研究:用30%DSS对C57BL/6小鼠进行为期7 d灌胃实验,形成小鼠急性UC损伤模型。再用0.9%生理盐水(DSS模型组),美沙拉嗪(PC组),益生菌(YSJ组),益生菌-膳食纤维复合制剂(FH组)进行7 d的灌胃干预,通过对小鼠病理指标、结肠组织学、炎性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水平和肠道通透性进行检测,对比空白对照组(NC组),评价FH对UC小鼠的影响。结果表明,FH组小鼠的体重增长、结肠长度、脾脏重量等方面都优于DSS模型组(P<0.05),DAI评分为1.14,明显低于DSS模型组2.46(P<0.05);与NC组相比,DSS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组织破坏严重,结构消失,而FH组结肠组织仅部分受损,结构相对完整,组织学评分为3.38,明显低于DSS模型组8.23;与DSS模型组相比,各试验组小鼠血清中IL-6、TNF-α、INF-γ含量明显降低(P<0.05),IL-4、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DSS模型组相比,FH组小鼠血清中MPO、MDA含量分别降低了0.72 U/g、11.78 mmol/ml(P<0.05),SOD、GSH的含量分别升高110.89U/g、209.58 mmol/ml(P<0.05);与NC组相比,DSS模型组小鼠结肠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和ZO-1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而FH组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综上所述,益生菌-膳食纤维复合制剂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保护肠道屏障功能,对DSS诱导的小鼠急性UC症状缓解效果明显,为急性UC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生物质资源具有来源广、可再生等优点,使用其制备新型绿色生物质复合材料不仅能促进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再利用,还能有效降低化石燃料使用以及缓解我国木材资源匮乏现状。秸秆原料由于外表光滑以及所含灰分、蜡状物及糖分使得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差、回弹率高、力学性能差,严重影响复合材料应用,对其进行预处理及界面改性后的化学成分及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玉米秸秆作为原料,在对其进行物理(
学位
叶城沙蜥(Phrynocephalus axillaris)隶属于鬣蜥科(Agamida)沙蜥属(Phrynocephalus),是我国特有物种,仅分布于天山山脉以南的塔里木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以及敦煌盆地等典型的荒漠及半荒漠地带,目前关于叶城沙蜥进化历史的研究较少,其系统地理结构及其进化史暂未明确,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补充。因此本文使用3种分子标记(mt DNA、核基因和SNP),针对新疆地区
学位
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建设的重心应在全面开课的基础上聚焦到提升课程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亲和力上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提炼概括,为讲深讲透讲活这门课的道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具体体现在:把“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创新范畴、重大命题和体系架构讲授中,讲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学理蕴涵;运用“世界观和方法论”找准问题的理论自
期刊
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例,阐述通过设计真实情境、开展探究实践活动和项目式学习、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等途径,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以期为解决“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缺少系统教学等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已成为公众健康的主要威胁,越来越多的人对环境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生物环境修复比传统的焚烧填埋场更清洁、更经济。使用微生物群落将各种塑料污染物降解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化合物是更好的选择。目前,关于微生物群落的生物修复具有现实意义,并且已经在一些案例中得到应用。聚乙烯可以作为微生物群落生存的唯一碳源。微生物可以在聚乙烯表面形成生物膜或者形成一个被称作塑料球的区域,它们相互作
学位
随着工农业的高速发展,西北半干旱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情况日益严重,导致我国面临的土壤污染危机越来越频繁。而铬作为土壤污染中危害大,污染重的一种重金属元素,已经对土壤环境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威胁。还原稳定化技术常用于铬污染土壤的修复,但应用于西北半干旱区铬污染灰钙土壤的修复鲜有报道。本研究以西北半干旱区铬污染灰钙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还原和稳定化联用技术对铬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探究了还原剂种类
学位
牦牛复杂的混合型毛被结构及绒毛的季节性生长,将有助于其在高寒高海拔地区生存。毛囊作为毛绒产生的微型器官,不断经历退行期、休止期和生长期三个阶段。毛囊的持续再生循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不同类型的细胞相互作用来共同调控毛囊结构的形成。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 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技术可以在不同组织器官单细胞水平突出细胞异质性。因此,研究毛囊中细胞类型
学位
OLR1基因调控乳腺上皮细胞某些蛋白内化的相关机制和免疫反应,且主要在奶牛乳腺组织表达。为挖掘OLR1基因与奶牛产奶性能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以宁夏产区某规模化奶牛场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收集产奶性能测定数据,采用DNA直接测序和PCR-SSCP分型技术对OLR1基因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利用SPSS25.0一般线性模型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邓肯法多重比较法探讨OLR1基因突变位点与产奶性状之间的相关
学位
喹啉结构是由吡啶环和苯环组成的稠环系,由于其官能团的多样性和形成各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能力,在超分子化学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超分子化学是一个多学科相互交融的研究领域,专注于分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更大、更复杂结构的形成。在本文中,回顾了喹啉衍生物超分子化学的最新进展。讨论了这些分子可以形成的各种分子间相互作用,包括氢键、π···π堆积和金属配位,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相互作用来创建超分子结
学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对我国养牛产业的威胁不容小觑,持续关注牛源BVDV毒株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有助于我们动态掌握此种病毒对于牛饲养和生产的潜在威胁。目前,BVDV主要以疫苗免疫为主,没有一个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的方法,需要从病毒感染及复制机制方面有一个更深的认识。BVDV NS5A可以结合病毒5′-UTR,并与3′-UTR互作诱发氧化应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