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降解高密度聚乙烯基农用覆盖地膜及降解机理研究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n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已成为公众健康的主要威胁,越来越多的人对环境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生物环境修复比传统的焚烧填埋场更清洁、更经济。使用微生物群落将各种塑料污染物降解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化合物是更好的选择。目前,关于微生物群落的生物修复具有现实意义,并且已经在一些案例中得到应用。聚乙烯可以作为微生物群落生存的唯一碳源。微生物可以在聚乙烯表面形成生物膜或者形成一个被称作塑料球的区域,它们相互作用产生酸或酶来降解聚乙烯。微生物对聚乙烯的降解情况取决于聚合物的微观结构、表面特性、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大小等因素。本课题从三个不同的地点取样用不同的方法筛菌,采用不同的方式对聚乙烯塑料进行不同程度的降解研究:1,废弃的聚乙烯(PE)地膜导致了持续性的农业污染。塑料废弃物的生物降解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解决方案,可以潜在地克服环境和经济问题。本研究从废弃地膜回收工厂中分离出一株新型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该细菌表现出非凡的定制聚乙烯薄膜的能力。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聚乙烯上存在大量凹坑和褶皱裂纹,说明菌株以PE膜为唯一碳源。同时,对薄膜的重量损失进行了连续测试,发现与TW-2共孵育45天后薄膜的初始重量损失约12%。聚乙烯薄膜的表面疏水性降低,表面张力从9.755增加到31.013。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分析表明,1740 cm-1和2760 cm-1附近的吸收峰分别归属于醛基和羧基的伸缩振动,表明产生了亲水基团。XPS能谱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相对结晶度从33%下降到11.51%。此外,GPC分析表明分子量降低,低分子量片段比例增加。这些结果强烈表明PE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菌株降解。最后,提出了一种新的聚乙烯生物降解机理。2,聚乙烯(PE)地膜的微生物降解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目前纯菌株降解聚合物的研究受限于其降解的代谢途径可以利用纯菌株进行研究,忽略了PE地膜在环境中的降解是不同微生物协同作用下的结果。这种局限性可以通过使用微生物菌群来克服,其中一种微生物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往往可以作为另一种微生物生长的底物。本研究从垃圾回收厂分离纯化出三种菌株:蜡样芽孢杆菌、副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将三种菌株混合培养形成菌株联合体(NLJ-1),同时将菌株联合体发酵培养制备粗酶液(MCE),对三种菌株进行16S DNA测序建立系统发育树,进行生理生化测试。将制备的菌株联合体与粗酶混合液分别在以PE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共培养60天。NLJ-1的PE膜去除率高达31.3%。MCE去除率为24.5%。采用SEM、GPC、FTIR、XPS、XRD和GC-MS对样品进行表征,发现PE表面发生断裂,低分子量PE链首先发生降解,出现新的含氧官能团。其化学惰性也大大降低。最后,揭示了聚乙烯的酶降解机理。本研究丰富了PE降解的生物资源,为物种互作促进PE降解提供了范式。3,塑料因其易于加工、运输、储存和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中,也因其在环境中长期存在的潜力而日益增多。生物降解是塑料不可避免的环境行为之一,也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塑料废弃物处理方法。因此,塑料生物降解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生态性。本研究以聚乙烯(PE)塑料薄膜为唯一碳源,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PE降解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和16SDNA分析,将菌株鉴定为根瘤菌属(Rhizobium)。菌株BM在p H7.0和30℃条件下生长最好。与BM共培养60天后,PE地膜的质量损失为26.9%±0.03%。此外,通过SEM观察到PE上有许多凹坑和褶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检测到新的含氧官能团(羟基、醛基和羧基)的伸缩振动峰,XPS也证实了这一点。生物降解导致可提取的含氧化合物和未被氧化的低分子量碳氢化合物的形成,GC-MS研究证实了这一点。X射线衍射(XRD)分析也表明相对结晶度从63.91%下降到47.2%。此外,GPC分析表明分子量降低,低分子量片段比例增加。这些结果表明菌株BM对聚乙烯薄膜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BM菌株良好的降解性能为进一步研究废弃PE在土壤环境及植物根际微塑料的降解代谢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五凌电力有限公司秉承向管理要效益,积极探索审计监督管理新方法,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务实高效的审计体系,形成了从"要我防范风险"向"我要防范风险"的转变。五凌电力工程审计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良好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和示范作用,本文重点介绍公司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内容、方法、成果应用、以及取得的成效,希望对工程审计探索阶段的单位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期刊
最近这些年,社会需求和不可再生资源储量下降对各种类型的新型能源存储与转换装置提出了新的需求。超级电容器作为的一种新型能源存储器件,有着体积小而轻,环境友好,功率密度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而普鲁士蓝及其类似物作为新型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电活性材料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课题在类普鲁士蓝(PBA)及衍生物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PBA衍生物为方向,使用类普鲁士蓝作为前体合成了一系列衍生物材料。同时合
学位
超分子功能材料是基于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而制备的新型材料,由于其良好的刺激响应性、自修复性、生物相容性等多种优点,近年来成为研究者广泛关注的课题。一直以来,金属离子和阴离子在生物系统和生产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常见的离子检测方法通常需要复杂的操作和昂贵的仪器,因此开发可以高灵敏性、高选择性、响应迅速、操作简单且成本低廉的金属离子和阴离子检测方法对生态稳定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超分子化
学位
传统的发泡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和橡胶基发泡材料等是由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制成的,其生物降解能力差,制备成本高,会造成全球范围的“白色污染”问题,通过焚烧处理后又会产生含有多种有毒物质的气体和固体垃圾,严重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近年来,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生物质类木质纤维素能作为原料制备生物质发泡材料,可以选择性代替石油基发泡材料,然而利用木质纤维素制备的生物质发泡材料虽然具有较高的生物降解率
学位
牦牛(Bos grunniens)是主要生活在海拔3,000 m以上的高寒地区特有牛种,其数量多、分布广,对高原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牦牛产奶量相对较低,但是牦牛乳具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乳糖和矿物质等。娟犏牛是牦牛与娟姗牛的杂交一代,其杂种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研究证明乳源外泌体所携带的多种生物分子在细胞的生长、发育、免疫调节和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
学位
在西北旱作地区,地膜逐渐成为了确保作物正常生长必不可少的农业资源。而使用后的废旧地膜对环境所带来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聚乙烯基地膜本身就是一种白色污染源,所产生的微塑料更加难以处理,在路面工程领域,自然资源枯竭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此,将再生废旧地膜聚乙烯(PE)和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应用于沥青改性是缓解环境污染和减少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有效途径。本文依托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废旧地膜再生料功
学位
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生物质资源具有来源广、可再生等优点,使用其制备新型绿色生物质复合材料不仅能促进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再利用,还能有效降低化石燃料使用以及缓解我国木材资源匮乏现状。秸秆原料由于外表光滑以及所含灰分、蜡状物及糖分使得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差、回弹率高、力学性能差,严重影响复合材料应用,对其进行预处理及界面改性后的化学成分及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玉米秸秆作为原料,在对其进行物理(
学位
叶城沙蜥(Phrynocephalus axillaris)隶属于鬣蜥科(Agamida)沙蜥属(Phrynocephalus),是我国特有物种,仅分布于天山山脉以南的塔里木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以及敦煌盆地等典型的荒漠及半荒漠地带,目前关于叶城沙蜥进化历史的研究较少,其系统地理结构及其进化史暂未明确,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补充。因此本文使用3种分子标记(mt DNA、核基因和SNP),针对新疆地区
学位
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建设的重心应在全面开课的基础上聚焦到提升课程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亲和力上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提炼概括,为讲深讲透讲活这门课的道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具体体现在:把“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创新范畴、重大命题和体系架构讲授中,讲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学理蕴涵;运用“世界观和方法论”找准问题的理论自
期刊
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例,阐述通过设计真实情境、开展探究实践活动和项目式学习、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等途径,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以期为解决“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缺少系统教学等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