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平逆变器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多电平变换器的高压大容量交流调速技术是当今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二极管箝位型三电平逆变器的空间电压矢量调制技术进行了全面研究,并以异步电机为负载研究和探讨了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及其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技术,建立起一套三电平逆变器实验平台,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本文绪论部分针对国内外高压大容量多电平变换技术和交流传动控制技术作了简要综述,着重分析了多电平拓扑结构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讨论了交流调速的发展和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特点,指出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论文详细论述了三电平逆变器空间电压矢量调制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提出了首发矢量全部采用正小矢量或负小矢量的空间电压矢量调制算法,这是一种八段对称式SVPWM,实际上是一种单极性的脉宽调制方法。考虑到对冗余矢量的不同处理方式,提出了一种准双极性SVPWM方法,通过对冗余矢量的不同处理,其调制方式更有利于抑制中点电压的波动。深入分析了中点电压波动的原因,建立起平均中点电流模型,为中点电压平衡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空间矢量调制与三角载波调制两类调制方法的本质联系和准双极性调制方法,提出了两种中点电压平衡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只需电容电压和负载三相电流信息,控制算法简便易行,有利于计算机数字控制实现。分析了三电平逆变器在高调制深度下中点电压平衡控制效果差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将中矢量由冗余小矢量合成的空间矢量调制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基于矢量合成的空间矢量调制方法在一个采样周期中对中点电流的平均效果为零,对中点电压不构成影响,可以有效抑制中点电压的波动,尤其是在高调制深度下。深入阐述了三电平逆变器直接转矩控制的主要问题及虚拟合成矢量控制方法,详细讨论了三电平逆变器直接转矩控制中的矢量选择方案。在此基础上,将基于PI调节思想的感应电机DTC控制策略引入到三电平逆变器的控制中。这种基于PI调节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具有便于中点电位控制、转矩响应快、转矩脉动低等优点。研究了基于异步电机数学模型直接推导的定子磁链估算方法,并对其估算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以定子电流、定子磁链为状态变量构成异步电机全阶状态观测器的方案,系统地给出了这种全阶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方法。并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原理推导了基于自适应全阶观测器的速度辨识算法,所提出的全阶观测器方案在准确观测电机磁链的同时可实现高性能的无速度传感器运行。以TMS320LF2407A DSP为控制核心,研制了一套三电平逆变器实验装置。在此装置上完成了三电平逆变器的相关实验研究,实验装置运行稳定可靠。大量的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的研究思想和控制策略是正确的。
其他文献
<正>【本刊讯】"全国首届微课建设与创新应用高峰论坛暨广东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于2014年1月3—5日在广东顺德举行。本次会议由广东教育学会网络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顺德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其人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着自身未来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蒙古族传统文化是包含在中华传统文化里,是蒙古族生生不息、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行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3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为对
语言运用中的得体性及其文化差异李健儿(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了描述人们之间成功的言语交际活动,美国哲学家Grice在本世纪60年代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theCo-operativePrinciple,简称CP)及其四条准则(maxims),但没能圆满解决...
互联网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新兴媒体,其影响力与发展速度是所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网络所展示的虚拟与现实兼具的双重空间,全方位地进入了人类社会生活,同时也成为人类艺术传
<正>最近湖南卫视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参加节目的 5位小朋友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在节目过程中与各位星爸的互动非常有爱,电视机前的爸爸妈妈们只怕也看得蠢
视觉传达设计是基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的需要的层次上进行的,体现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格式塔(完形)原理认为,人们知觉到的形不是客观地模仿
高密度低温燃烧等内燃机燃烧新概念的提出,使得跨临界/超临界燃料喷射与喷雾混合成为内燃机研究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跨临界/超临界下的液体射流与喷雾形成具有与亚临界工况
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与教变革是教育信息化系统改革中的关键。我国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与教,在理论层面已开始由"要素观"逐步转向"生态观",但实践层面的变革思路上存在着"技术导向"
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火灾事故的频度上升、危害性增大,相应地使得社会对灭火资源的需求数量增加,所以有必要完善目前的灭火资源配置格局,适应不断社会发展的需求。区域间的资源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