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摘要20世纪90年代,是人类开始走向全球经济的时代。世界各国和企业的经济活动正日益全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已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发展趋势。战略联盟作为一种重要的竞争手段越来越受到跨国公司所重视,它的广泛兴起正影响甚至改变着国际商务环境,对公司组织结构和运营方式也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本文着重研究了战略联盟的产生、实质、建立运行和发展,同时结合我国目前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概括地介绍了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定义、动因、目的和类型。由于学术界对战略联盟的范围至今仍有争议,本文从合作性质、合作伙伴和股权参与三个方面界定了论文所论述的战略联盟,同时,阐述了战略联盟的特点及其与购并、垄断的区别。战略联盟的产生一方面与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即经济的全球化,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处在不同战略地位的企业,战略联盟的动机各不相同;而企业对竞争战略的需要不同,则战略联盟的动机也不同。此外,不同时期参与联盟的企业有不同的目的。由于产品的特点、行业的性质、竞争的程度、企业的目标和自身优势等因素各不相同,企业间采取的战略联盟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对于诸多形式的战略联盟,研究人员依据不同的标准来进行分类。第二章主要对战略联盟的实质进行了剖析。首先是对影响战略联盟的诸多理论作一阐述,其中包括有博奕论,交易成本经济学,管理组织理论,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其次,着重阐述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以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思想为基础,分析了企业战略联盟所拥有的制度竞争力和组织竞争力。然而,战略联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表明,战略联盟中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最为重要。因此,战略联盟要获得成功,一定要注意研究并建立一种良好的伙伴关系,达到在战略、战术、运营、人员和文化上的融合。第三章主要分析和研究了战略联盟的建立和运行。论文首先阐述了建立战略联盟的五个步骤。然后介绍了一个建立战略联盟的指导模型,该模型指出企业<WP=3>是力图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来弥补自己的各种差距,其特点是强调动因的作用,强调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和相互信任。战略联盟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伙伴的正确选择,选择合作伙伴标准的核心可以归纳为3C原则,即兼容(Compatibility)、能力(Capability)、和投入(Commitment)。论文对谈判前和谈判时的注意事项也作了阐述。然后分析了战略联盟中常见的合作战略和合作方式。而产品处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采用的战略联盟形式也有所不同。本章最后着重分析战略联盟内部管理应注意的六个问题。第四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历史发展历程。其次分析了联盟本质上不稳定所造成的困难,并就这些困难提出从五个方面进行风险防范。大多数战略联盟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都会出现危机,因此,要在联盟内部及早解决一些问题。然后,论文阐述了联盟重组的步骤和其中的一些细节以及重组成功的关键因素。接着,论文着重分析了联盟成功的标准、途径和联盟终止的原因。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某一战略联盟时,就形成了联盟网络,这代表了一种新的竞争方式—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竞争。联盟网络大量涌现的原因在于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产品和劳务提供过程的日趋复杂;联盟网络的竞争优势表现在技术标准的竞争,全球规模的经济性以及新技术的发展之上;联盟网络主要有两种管理方式;联盟网络的发展趋势是虚拟企业。在对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之后,第五章对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和实施战略联盟进行了剖析。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起步于80年代,其作用在于利用外国资源和资金,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带动出口,促进贸易。然而,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还存在投资规模小,投资范围有限,投资方式单一以及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随着我国入世脚步的加快,我国企业采取战略联盟作为竞争战略之一也显出其必要性,而且我国已有一批企业走上了战略联盟的道路。对于战略联盟这种竞争战略,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模仿,必须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全面认真地学习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趋利除弊,灵活地加以运用。建议如下:通过建立战略联盟进一步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形成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体;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扩大我国企业国际经营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