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是一个为网络中主机传送配置信息的协议,其包含了两个构成要素:网络地址分配和主机配置参数分配。该协议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由服务器动态分配网络地址和配置参数至客户端。自从1993年IETF推出该协议以来,其在TCP/IP网络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对网络资源的管理效率和利用率。同时,DHCP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使用广播报文从而加大了网络负荷;沿用了自举协议的冗长报文头等。而随着下一代互联网协议的不断推广,动态主机配置协议也必须升级以更好支持IPv6相关特性,并改进以往的不足。于是,IETF于2003年推出了针对IPv6网络环境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RFC 3315),即DHCPv6。新版本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对原版本作了较大的改进和扩展,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该协议。本文在IPv6网络拓扑模型的基础上,对DHCPv6的相关协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协议标准,以结构化分层设计方法,围绕客户端服务器报文交互模式及报文选项处理方法,设计出适用于IPv6环境下动态主机自动配置服务器的实现方案,其中包括了服务器系统架构设计方案和租约管理设计方案等。最后,根据方案完成了相应软件程序的实现。本文在实验室环境下内对该软件进行了系统测试,测试数据表明该系统符合DHCPv6协议标准,满足性能指标要求。并且该软件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某著名网络通信技术公司的高端交换机设备,使其在IPv6网络部署中,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