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立法的完善,老年人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包括经济收入增加、医疗服务便利、居住出行便捷等,但是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是否也随之上升,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前言,根据老年人立法现状的背景讨论我国老年人幸福感的变化情况,同时结合我国现有的老年人居住模式,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老年人幸福感与其居住模式。背景部分分为三个方面:“常回家看看”写入立法、现有的老年人居住模式、“以房养老”改革的试点。另外,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对幸福感以及幸福感影响因素进行介绍。第三章为居住模式与幸福感的定性分析,通过分析不同居住模式的老年人经济、就医、精神方面的差异,推测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方向,为实证研究做铺垫。第四章为模型分析,通过建立数理模型,分析经济收入、医疗费用支出、精神状态等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第五章为实证分析,首先进行数据描述,包括被解释变量、主要解释变量、其他控制变量三个部分;其次,建立模型,用于分析居住模式对幸福感的影响;最后,用有序logistic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不同模型下的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最后一章为结论及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发现,不同居住模式的老年人经济、医疗、精神状态都有所差异,总体而言,合居模式下的老年人在这三个方面表现要优于其他两类居住模式的老年人。另外,通过建立模型和有序logistic分析可以知道,不同的居住模式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合居模式和养老院模式的老年人往往具有较高的幸福感,经济、就医、精神三个方面对老年人的幸福感也有显著的影响。为了避免居住模式与经济、就医、精神三个方面的相互影响,本文引入了居住模式与三者的交叉项,结果发现在独居模式下精神状态越好,则幸福感越高,经济、就医对独居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呈反向关系,而经济、就医、精神三个方面对合居模式老年人、养老院老年人均呈正向关系。最后,本文提出了四条政策建议,包括拓展老年人养老方式、完善老年人保障制度、提升医疗救助服务和改善老年人精神状态等。本文在选题、理论和实证方面均有所创新,首先通过老年人的居住模式分析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状况,区别于以往的收入、家庭结构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分析;其次通过影响机制分析以及理论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最后,实证分析方面,引入了居住模式与经济、就医、精神三者的交叉项进行分析,分析不同居住模式的老年人幸福感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