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史学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ji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旭麓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著名历史学家。他在史学理论和方法、辛亥革命史和近代人物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以“新陈代谢”为旨趣构建中国近代史新体系,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本文主要研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研究方面的学术贡献。全文由序论和正文三章组成。
   序论主要介绍陈旭麓的主要经历和学术著作,概述了本论题的研究现状,并对研究旨趣和研究方法等问题作了简要说明。
   第一章探讨陈旭麓关于史学理论与方法方面的成就。陈旭麓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他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历史观和方法论基础,对历史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历史学家的修养进行了论述,并对历史主义,历史观点和阶级观点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观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第二章论述陈旭麓对中国近代史新体系的开拓性贡献。陈旭麓最早主张把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10年的历史作为完整的社会形态进行整体的研究,从而明确了中国近代史学科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他以“新陈代谢”为旨趣构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既勾勒出了变革与反变革反复推进的时代特征,又揭示出了推封建主义之陈,行民主主义(资本主义)之新的社会变革的实质,成为20世纪80年代史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论争中的重要代表性意见。他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刻洞察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陈代谢”的理论体系,并付诸于史学实践,撰写出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构建了中国近代史的新体系。
   第三章论述陈旭麓在辛亥革命和和中国近代人物研究两个方面的成就。陈旭麓在1955年撰写的《辛亥革命》一书,被视为新中国史学界专门研究辛亥革命的开山之作。陈旭麓还就辛亥革命的分期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他的近代人物研究,既有大量的具体人物的个案研究,又有理论方法的总结,形成了完整的近代人物研究体系。
其他文献
本文以广西的“南方梦想——南方的风景10年”大型写生活动为背景,研究艺术家们在同一风景下写生创作作品的风格差异性,并把这种现象总结为“同景异构”。以阳朔的景点为例,针对造成艺术家作品的艺术语言呈现的差异性,通过对艺术家主体审美修养、性格差异、成长和艺术经历以及风景客体的本质特点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挖掘。通过论证得出,风景油画创作是主观与客观的融合,以及艺术家创作出的风景油画与山水文化之间存在的互文性关
学位
建国后十七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的,中陶的音乐文化也从“以西为主”的模仿阶段渐渐转向于中国国内一众音乐家努力追求自我个性、追求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革新的“以中为主”的大胆创作阶段。如何既能革新本土音乐文化,又能在西方列强环伺的社会环境中不至于被西方文化牵着鼻子走,还能不丢掉自己的传统,并挖掘传统音乐文化魅力,这是一众中国音乐家在建国后十七年所致力研究并且一直延续至今的难题。 
学位
高男高音是男性歌唱声部中的一个特殊声部,演唱音域超出常规的男高音,音色上具有独特的色彩,演唱技巧上也比较特殊。近年来,高男高音在中国声乐舞台艺术实践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深受声乐爱好者的喜爱。高男高音声部逐渐引起了声乐演唱者和专业教育者的重视。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当今中外高男高音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梳理了高男高音声部的历史、高男高音声部的特点以及
学位
本文以卡普罗偶发艺术的“观众”为研究对象,关注于观众在偶发艺术实践中所处的具体情境。试图在偶发艺术的特殊剧场形态中,对观众的身份与行为类型、经验生成与反馈、以及在作品完整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并与现代艺术其他不同的“观众——作品”结构关系作以对比,进而得出结论:20世纪现代艺术的观众身份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其总体趋势为将观众从被动的旁观者塑造为主动的参与者,使观众的行为与经验成为作品本体的一部
学位
作为现代性体验的“震惊”体验最初产生于19世纪工业城市的发展以及随之而出现的大众生活,拥挤嘈杂的公共空间与最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地改变人类生存状态与感知模式,使得传统经验结构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作为审美体验的“震惊”是对作为社会体验的“震惊”的反映,同时,前者内在于后者。本文论及三种“震惊”:1,作为现代生活体验的震惊感;2,马格利特作品中的震惊因素;3,波丘尼作品中的震惊因素。后两种震惊均属于作为现
学位
许伯建为20世纪重庆诗人、书法家。由于地域、身份等因素的局限,当代书法家或书法理论家们没有对他给予应有的关注。所谓“低音”即容易被忽略、看似不重要或边缘化的人或事。本文将重新对“兰亭论辨”进行考察,以期发掘出这件事情更复杂的细节和对文人学者们、尤其像许伯建这样比较边缘化的文人带来的影响。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个部分通过考察在“兰亭论辨”中部分学者不太为人所知的活动或想法,探讨
学位
冰逸是当代中国横跨多个专业领域的艺术家,她的突出贡献在于其水墨语言所承载的完整世界观,以及在艺术项目中思想驱动下的跨界和创造力。她早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98年圣橡山大学纯艺术、艺术史双学位,2001年获耶鲁大学艺术学硕士,2007耶鲁大学艺术学博士毕业后,式进军艺术领域。经过严格的现代艺术理论训练的冰逸,在水墨这种传统媒材的探索中,不仅借助拥有强大自然力的场域进行绘画,还延续了东方文人的情怀
学位
论文采用文献调查与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使用土质材料进行绘画创作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梳理,从而探究土质材料在绘画创作中起到的独特作用及情感价值。首先从土质材料入画的历史中梳理该边缘材料的已知使用方法,通过对该材料特性的梳理中得到该材料与其他材料相比较的独特特征。进而根据现当代艺术中使用土进行创作的代表艺术家朱进、张国龙、浅井裕介等在处理材料时的不同选择梳理土质材料为其各自的艺术创作所带来的不
学位
对材料的研究不仅仅是现当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话题,也为以后木材料雕塑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本课题以探讨木材料雕塑的“新生”问题为核心,并用丰富的当代木材料雕塑作品作为主要研究素材,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讨论。在现当代木材料雕塑作品中,木材料已经不单单作为一种载物载形的媒介,更是作品在形体、空间、场域、观者等多方面综合性的表达。其中就出现了木材料雕塑中的新生力量。  当把木材料置于传统语境中,它的
学位
随着社会发展建设的脚步加快,人们在日趋关注文化发展的同时,当下青年一代的精神文化成长与其生存的状态也越来越受到了关注。另一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在材料语言、形式手段、观念文化等方面变得愈加多样,这使得我们对当代雕塑的概念界定愈加困惑,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已然成为当代雕塑发展中的主角,那么,探讨分析当下青年在雕塑创作中的意识转变与行为表现,显得尤为重要,这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