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湖北“县长被控”案研究(1927-1937)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flfxzq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政府为加强对基层的控制,进行县政改革。而作为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县长,却犯罪频繁,与民众矛盾激化,一大批“县长被控”案把县长群体推向了风口浪尖。政府为了整顿吏治,也鼓励民众向省政府或民政厅控告县长,颁布了一系列诸如《控告县长递呈办法》《人民控告官吏须知》的行政法规。由于湖北省是真正听命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少数省份之一,国民政府的法令政策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对湖北省这一时期“县长被控”案进行总体把握与个案分析,对控案的双方群体、控诉的途径、控诉的处理结果进行考察分析,并结合其他省份作横向的对比,能更好地考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长的群体特征与地方基层政权的实际运行。通过县长犯罪的类型与当时县政事务的比对也能看出两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从被控县长群体的考察也能分析出民国县长为何频繁涉案。按照这一思路,本文除绪论外,分为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根据县长被控案件背后涉及到的法律规定,从大的行政诉讼法的历史演变分析行政诉讼制度的近代化历程,并且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颁布的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梳理,为全文提供了一个法律层面的分析基础。第二章,研究全面抗战前十年湖北省“县长被控”案,可以看出控诉发起人的身份并不仅仅是普通的民众或团体,也有一些假装民众的乡绅和政府基层从政人员。控诉的途径更多是通过行政诉讼制度,而不是通过司法和监察制度。从控案的处理结果来看,湖北省相对于其他省份要严厉得多,少数定性为诬告被驳回和未处理,大部分都得到严肃处理。控案的时间、地域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从时间分布上可以看出民众控告官吏经历了一个从冷淡到热情再慢慢破灭的过程。从地域上看,也是与距离行政中心远近有着直接的关联。第三章,县长犯罪的类型按照控案发生的比重依次为贪污公款、侵吞民财类、读职类、摧残民命类、通共通匪类、嗜烟驰禁类。此时的县政要务正是经济建设以及惩办贪污,而且此时的湖北也正是中共频繁活动以及地方匪患活跃的区域,县长涉案很大一部分也是未能处理好此类县政事务而被控告。第四章,通过对被控县长群体的考察,也能分析出县长犯罪频繁、屡屡涉案的原因:从县长的选拔上任条件来看,合格的县长寥寥无几,县长素质不能保证;从县长任期来看,任期的短暂也加剧了县长对政务的懈怠与观望;从县政工作繁重与县长的收支来看,县长并不轻松;从惩戒制度来看,理论设计与实际运行存在很大偏差;从县长面临的环境来看,时局不稳也是造成县长犯罪频繁的原因。最后是结语部分,除了县长经常被控告,还有诸如保甲长等基层官员容易被控告。另外,与同时期广西、甘肃地区作对比,湖北省控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控诉的发起人群体有所差异,存在着一些基层官员利用这一民众控告官吏的行政法规向省政府发起对县长的控诉;其次是控案的年份分布有着差异,湖北地区的控案总数比同时期的广西地区多了接近一倍,时间上呈现“几”字型分布;再次是被政府定性为诬案驳回的案件的数量存在较大差异,湖北省要比同时期其他两个地区要少的多;最后是控案处理结果和处理时效存在着区别,湖北省对于县长被控案件的处理要严肃得多,而且处理案件所花的时间也短得多。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很多,诸如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是否远离行政中心、地方独特的政策等,对这些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也能更好地从全局把握整个民国时期国民党的基层制度设计与实际运行差异。从古代县令到民国县长,不仅是称谓发生了变化,更重要得是身份角色从“治事之官”转变为“治官之官”,结合行政诉讼制度近代化的考察,探讨民国时期民告官的处境之艰难。
其他文献
如今社会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我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便利。各种自动化系统,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办公的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各种企业以及行政机关单位,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推动着企业和行政机关单位服务不断向前,基于科学建立的自动化协同工作的软件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基因产业带动全球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广泛的前景,我国的基因产业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特别是基因检测技术远远落后于西
作为高中英语语法中的重点和难点,情态助动词的用法备受历年高考的青睐。然而,英语情态助动词大多一词多义且词义相互重叠,学生要想较好地掌握情态助动词并非易事,使用过程中
为了维护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用到电磁暂态仿真系统对电网中的节点进行实时监测。电磁暂态仿真系统的实现方式主要分为软件语言实现的软件仿真系统和基于硬件描述语言在F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云计算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将信息存储到第三方云存储平台上。这其中包含大量的图像、文本等信息。众所周知这些图像和文本中通常将用户的隐私包含在其中,将隐私性的图像和文本存储在完全不可信的第三方云平台上,这种操作无疑增加了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为了保护用户的个人图像和文本信息不被泄露,并且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通常需要在将文本和图像上传到云服务器前,先对其进行加密处理。
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就是数据量的井喷式增长。为了承载这些数据,在工程层面我们经历了从单机到分布式的演变。而在逐步走向信息化的社会中,任何数据都显得弥足珍贵,所以任何能够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算法都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聚类算法是数据处理过程中很常见的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近些年来在算法领域也获得了很大范围的关注。但是,聚类算法分为多种类型,不同聚类算法可以处理的数据类
蒋智由(1866-1929),旧名国亮,后改名为智由(又称知游),字性侪、性才、性遂、惺斋、心斋等,号观云、愿云、因明子等,浙江绍兴诸暨人。是我国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民俗学家、诗人。蒋智由一生经历十分复杂,既是戊戌维新的支持者,也是清末革命浪潮的参与者,更是清末立宪运动的谋划者,同时也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坚定支持者。蒋智由多变的一生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潮更迭的一个缩影,因此研究蒋智由政治活动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各种电子设备上也配备了多个网络接口方便上网,但现阶段电子设备上使用的网络主流协议还是TCP,该协议只能使用一个端口进行数据传输,其他端口处于空闲状态,为了提高网络端口的利用率,研究者提出了MPTCP(Multi-Path TCP)协议。然而,在网络传输过程中,MPTCP对长流传输具有明显优势,短流由于数据量小的原因,有时完成时间反而会增加。因此,如何在保证网络整体性能的前
网络型数据作为数据挖掘领域最常见的研究对象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现实世界中的许多关系都可以抽象成网络的形式进行表现,其中的节点表示数据对象、边表示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据规模快速增长,如何将大规模网络在低维稠密的空间进行表示是网络数据存储和处理的关键共性问题,逐渐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核心和热点。近年来,网络表示学习的相关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各类方法相继涌现。从网络表示
半个世纪以来,硅基半导体芯片凭借其低成本、小型化及良好的稳定性和扩展性等优势一直主导着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电子时代也逐渐向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石的“信息时代”迈进,但随
为响应国家的“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基层城乡重点群体监管,促进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和监控群体主体责任的落实,城乡网格化重点群体监控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