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大兴安岭中部,受大兴安岭抬升的影响,新构造运动活跃,主要表现为阶地抬升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并且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或者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测量,自北西向南东方向,研究区河流阶地的级数及类型在不同的阶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新近纪以来,研究区两次遭受准平原化作用,发育有兴安期准平原和布西期夷平面。其后地壳不断处于抬升、稳定,由此发育了多级阶地。在洮儿河上游沿岸可见发育Ⅳ、Ⅴ级阶地及布西夷平面,中游发育Ⅱ、Ⅲ级阶地;乌兰河下游、洮儿河下游、归流河两岸、乌兰浩特东南部,只发育河漫滩和Ⅰ级阶地,Ⅰ级阶地部分地方被现代河床破坏。野外地质填图发现,火山活动主要为五岔沟玄武岩和西口玄武岩的喷发。玄武岩从洮儿河上游到下游,归流河及支流沿岸,玄武岩的喷发厚度逐渐增高,岩性也由玄武岩演化为碱性玄武岩,再演化为偏中性玄武岩,距离河床面高度逐渐降低,喷发的旋回次数在逐渐减少。研究区新生代断裂主要为先期断裂的再次复活或伴随着的一些新生断裂。主要表现为乌兰河以北北东、北西向两组断裂的再次复活,索伦西北部新华夏系构造体系中五叉沟-三十公里断裂。根据新生代堆积物的分布情况、厚度、成因、岩性岩相特征,结合同位素年龄,以及地貌、火山活动特征和地震等,可以将新构造运动划分为中新世-上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全新世四个阶段。尽管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强度和时间都可能不同,但在所受到的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的关系上看,发生机制应该是一样的。研究区位于华北与西伯利亚两大板块的汇聚带,且长期受这两大板块的控制,并在晚华力西期和燕山期发生了强烈的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受到西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板块的俯冲碰撞作用,地幔岩浆和软流圈扰动,岩浆上涌引起的伸展运动交替进行,使区域应力场发生多次改变,发生地壳抬升、火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