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观建筑通常代表着一个地区的自然及人文表征,然而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影响,现代景观建筑正逐渐失去其应有的地方特色。这种全球化进程在给人们提供便利,促进各个国家、民族间的信息沟通的同时,将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逐渐抹平,导致人们的认同感变弱。地域性设计作为应对全球化的一种理念,在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经常被提及,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倾向和问题,偏离了地域主义的初衷。 在地性设计与地域性设计都来自批判地域主义理论,由于切入的角度及所关注的重点不同,造成设计实践中的一些差异。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台湾“社区总体营造”运动后,当地建筑师采用一种“在地”而非“地域”的姿态以应对全球化的浪潮,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本文总结了地域主义的相关理论,并借鉴了台湾有关在地设计实践的相关成果。通过分析总结,将“在地”的概念进行分解,从人性因素、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三个方面切入,提炼出基于在地性的现代景观建筑设计策略:以“人”为本、以“地”为基、以“时”为伴。并结合相关案例,系统地论述了针对人们行为环境的包容性设计,对自然环境的应答式设计以及对文化环境的关联性设计。最后将理论结合实践,把所得结论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希望此在地策略可以为今后的景观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补充,为人们提供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并充满人性关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