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平原传统民居营造技术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2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隶属国家“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华北合院式传统民居节能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11BAJ08B01-01,及河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基于地域特点的河南乡土聚落营造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09B560013。民居建筑是人类所建造的各类建筑中最基本的、最原始的一种建筑类型。它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与其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习俗及生活生产方式息息相关,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和乡土气息。中国地大物博,自然地貌多种多样,南北气候条件差别大,民族文化丰富,民居建筑变化万千。豫东位于黄河中下流地区的黄淮平原,受儒家文化及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形成了讲究尊卑秩序、中轴对称的合院式民居及相应的营造技术。同时,这里也不乏灵活多变、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地方性做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建造现代可持续的居住建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许多学者开始研究传统民居营造过程中所蕴含的生态建筑理念和经验。基于这样的背景,本论文以豫东地区清及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在大量的实地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总结传统民居的营造技术特点,分析传统民居营造过程中在空间布局、材料选择、构造层次等方面利用自然、适应自然的朴素技术和经验。在保护传统民居文化的同时,一方面,去粗取精,将技术和经验用于探索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传承和发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其他文献
在城镇化日益加快的今天,传统文化之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日渐式微。文物建筑是一个时代和地区精神文化与历史特征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对文物建筑进
随着近年来红色旅游的不断升温,红色旅游景区也逐渐成为不少游客的重要目的地。然而就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红色旅游景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设施上,还无法更好地满足旅游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城市产业转型与城市结构调整的合力作用下,城市工业遗产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正面临着被逐步拆解的命运。常规的“推倒重来”的旧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提高,交往需求就是其中之一。邻里中心是源于新加坡的新型社区服务概念,在社区治理、居民服务等
传统建筑难以避免的带有所在地区的地域特点,尤其是传统民居,更能体现建筑的地方性。河南地处中原,各地区的传统民居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建筑材料等的不同造成营造传统也各
1980年后,中国进入了城市迅速发展的时期,城市景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我们国家的很多城市景观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绝大多数城市景观建设都比较落后,在景观的建设中还
笔者剖析了社区规划的社会原则,进一步将其分为两个层面的具体目标——社区精神和社会整合,辨析了其在现实社区规划实践中的差异,并作为社区空间规划研究的导向目标.笔者以社
儿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户外活动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育有重要作用,也是儿童的兴趣所在。如今许多负面因素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