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理生理学特性及生物防治初步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_l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染病斑的玉米叶片中分离纯化出3株真菌,分别编号为zsy-O1、zsy-02和zsy-03。经菌落形态、孢子形态等形态特征并结合ITS1-5.8S-ITS2 rDNA序列分析确认zsy-01为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 zsy-02为链格孢菌,zsy-03为球腔菌。经丁香醛连氮法、愈创木酚法和ABTS法联合检测显示菌株zsy-01是一株产漆酶的菌株。健康玉米叶片接种新月弯孢霉后,病原菌在活体内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壁降解酶[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ectin methylgalacturonase, PMG)、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 PG)、纤维素酶(β-1,4-内切葡聚糖酶,Cx)]和漆酶,并且几种酶的产生有一定的时间顺序,首先是PMG和PG起作用,然后是Cx起作用。漆酶促进酚类物质的代谢,加速病原菌的浸染,活体外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中PMG. PG和Cx要低于活体内,而漆酶活性却是活体外要高于体内。抗病品种的细胞壁降解酶和漆酶活性要低于感病品种,但酶活高峰出现较早。通过研究新月弯孢霉侵染不同抗性品种后,寄主防御酶系活性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酚类物质的含量与品种的抗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无论是接种前的基础水准,还是感染后酚类物质的积累量以及积累速度上,抗病品种明显高于感病品种;侵染后,抗、感品种的PAL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且峰值出现时间相同,但抗病品种的PAL酶活性上升速度及峰值均高于感病品种;抗、感品种的POD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但抗病品种的酶活峰值出现早于感病品种。分别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培养液、过滤液和灭活液对菌株zsy-01、zsy-02和zsy-03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液对菌株zsy-01、zsy-02和zsy-03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菌液浓度达到105 CFU/mL时,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达到了100%;当浓度降低为104 CFU/mL时,抑制率明显降抵。枯草芽孢杆菌菌液(浓度为108 CFU/mL)的过滤液对zsy-O1、zsy-02和zsy-03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50%以上。灭活液比过滤液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要好,菌液浓度为108 CFU/mL时,对zsy-01、zsy-02和zsy-03的抑制率分别为69.2%、53.4%和46.9%。研究中还对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的挥发及非挥发代谢产物对菌株zsy-01、zsy-02和zsy-03的拮抗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木霉的挥发及非挥发代谢产物都会对病原菌产生抑制作用,但木霉挥发性代谢产物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高于非挥发性的代谢产物。
其他文献
学位
环氧丙烯酸酯是紫外光(UV)固化涂料中重要低聚物之一,但它的黏度比较高,在光固化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活性稀释剂调节黏度,因此,研究紫外光固化水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就显得十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仁用杏为我国北方特有经济作物,品种类型丰富,但其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对我国主要栽培种植的仁用杏资源进行了SRAP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明晰了遗传背景、建立了
本研究采用分离培养方法并结合ARDRA和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对温室盆栽春兰可培养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及春兰根中可分泌IAA内生细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消毒剂次氯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