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仁用杏为我国北方特有经济作物,品种类型丰富,但其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对我国主要栽培种植的仁用杏资源进行了SRAP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明晰了遗传背景、建立了亲缘关系图谱。基于对基因组DNA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确定了适用于仁用杏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为改良CTAB法,效果较好。通过正交试验,建立与优化了仁用杏SRAP-PCR标记反应体系:在反应总体积20μL中,Mg2+ 2.5 mmol/L,Taq DNA聚合酶l.5 U,dNTPs 0.2 mmol/L,引物0.9μmol/L,10×Buffer 2μL,DNA模板50 ng。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了PCR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35℃复性1 min,72℃延伸1.5 min,5个循环;94℃变性1 min,52℃复性1 min,72℃延伸1.5 min,28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4℃保存。利用4份DNA模板进行81对引物筛选试验,选择出了条带清晰、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15对引物。采用筛选出的15对引物对供试的28份杏基因组DNA进行SRAP分子标记分析,对琼脂糖凝胶图谱中清晰、稳定的条带(200-2 000 bp)进行Gel-Pro软件读带分析,15对引物共产生286条谱带,每对引物组合可产生13-27条,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9.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共252条,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6.8条,多态性条带占总带数的88.11 %。这些结果表明,优化的SRAP-PCR体系能较好地揭示出仁用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适用于其遗传背景分析以亲源关系研究。利用一对引物组合(Me4-Em4)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编制了28份杏材料的指纹检索表。15对引物的电泳结果数据导入POPGENE V 1.32软件,对仁用杏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仁用杏组的香农指数为0.4112,普通杏组的香农指数为0.2763;组内遗传变异度占总变异度的83.95 %,组间遗传变异度占16.05 %。结果表明,仁用杏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组内。利用POPGENE V 1.32软件分析仁用杏、山杏和普通杏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仁用杏与普通杏遗传一致度为0.8374,与山杏遗传一致度为0.8338,可见仁用杏与普通杏亲缘关系近。对供试杏材料的SRAP指纹图谱进行UPGMA聚类分析,28份基因型相似系数为0.50-0.91,在相似系数为0.70时,所有供试材料聚为4组,这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但是,仁用杏材料‘31号’与‘龙丰’聚在一起,这与传统分类上其与‘优一’亲缘关系近有偏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