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城镇化与房地产发展——基于地方政府行为视角的实证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持续走高的房价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影响,这些负面效应坚定了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决心,为了有效地调控房地产发展,我们有必要探究房地产发展背后的推动力,传统的理论研究表明土地财政规模与地区间城镇化水平存在影响关系,并且土地财政收入与城镇化发展水平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本文综合了这两个方面来考量房地产发展,显然,地方政府的行为视角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此,本文试着从政府行为视角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地方土地财政收入对于房地产发展的影响关系;第二,地区城镇化水平对于房地产发展的影响关系。本文在实证部分也使用了联立方程模型将三者置于同一框架里分析,利用2007-2017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除港澳台、西藏)的面板数据来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希望能够得出能够促进房地产市场更好发展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出当前大多数学者对于土地财政、城镇化与房地产发展的概念界定及理论认识,并得出大多数学者都认同的观点:地区土地财政收入与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是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因素,并且在短期内都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但是这些学者大多数都是从供需角度出发来研究房地产市场发展,随着国内研究的深入,学者开始从城镇化发展和土地供应价格等角度来研究房地产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从决定房地产发展的政府行为视角出发,试探究在政府行为视角下,探究这两个变量是如何影响房地产发展的。接着本文介绍了土地财政、城镇化以及房地产发展的概念和发展现状,并分析我国目前这几个主体的发展情况,为后文理论分析部分做铺垫。
  本文的第三章理论部分,先界定了政府行为的概念,并分析出地方政府可能对房地产发展的产生影响的两个行为:收入行为和投资行为。根据这两大行为关系提出三个行为主体之间的作用机理。从收入行为我们可以得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对于该地区房地产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投资行为可以得出,地区土地财政收入与城镇化水平相互影响。于是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分析了城镇化与房地产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城镇化对房地产发展有正向影响。因此,我们总结出,地区土地财政和城镇化发展水平都促进房地产发展,并且地区间土地财政与城镇化发展水平之间有相互促进作用。
  本文的第四章实证部分,就对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实证研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土地财政、城镇化与房地产发展的联立方程模型,得出实证结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土地财政收入和城镇化水平均对房地产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土地财政收入与城镇化水平相互促进;三个主体之间的影响关系存在着地区性差异,并且土地财政收入对于房价的推动作用从东至西依次递增,城镇化水平对于房价的推动作用从东至西依次递减。
  在第五章的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部分,分析了文章提出来的理论分析结论与实证结果,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从政府行为视角出发,土地财政和城镇化对房地产发展有着正向影响,并且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关系。并且存在地区差异性,因此,中央政府根据地区来实施政策,并且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地方政府行为,完善政策中的激励和监督作用,从而推进房地产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我国矿山开发中的尾矿库和尾矿资源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因尾矿库溃坝引致的尾矿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较为突出的严峻问题,不但有严重的二次资源损失和浪费现象,而且同时还产生重大安全与社会危机隐患,严重地挑战了政府公信力,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更为重要的是,总结连续多年发生多起重特大矿难事故、尾矿库溃坝事件或尾矿违规排放等
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有经济现象,是经济规律和政策导向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产业转移既是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动力。全球已经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日德、亚洲“四小龙”和我国沿海地区也因此先后崛起,实现了经济的快速飞跃。实践证明:产业转移既对产业移出地和移入地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和经
学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来,中国的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竞争,而且还面临国际市场上日益激烈的竞争。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下,企业要维持发展,组织创新成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重要的手段。组织创新不仅包括管理创新,同时也包含技术创新。影响组织创新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组织氛围、外部环境变化等等,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企业家精神对于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自
2007年6月,我校正是接到课题立项通知,我主持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科学教法究》被确立为"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研究类型:课程教学的改革问题),我们从2007年6月着手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工作,二年多来,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困扰各国经济理论界、实业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世界性难题。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影响,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加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帮助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对于实现中小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马克思的企业融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中的融资结构理论,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基础,借鉴西方经济学的
学位
现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往只以总量为导向,生产要素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新形势。当前需要不断改善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质量,充分挖掘潜在的发展动力,来保障经济的高速增长。因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越来越成为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些年来,随着金融业产值不断扩大,在经济中贡献率不断上升,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江经济
学位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务之急是如何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制造业集聚、服务业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体化日益紧密。研究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对于中国实施现代化建设以及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等重大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中国产业集聚(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理论进行介绍。然后对产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不仅是社会矛盾概念的改变,而是一个重要的警示,我们国家应该紧密联系“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区域是14个连片特困地区和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尤其是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地区、偏远地区的贫困人口居多。一直以来贫困
学位
2004年3月1日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政策从此正式于全国施行。最低工资政策的基本目的是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稳定,但从施行开始,对最低工资政策便评价不一,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不应当对工资水平进行干预,实行最低工资政策会导致失业率提高,出口减少和社会无效率等后果。因此最低工资政策的正面效果和负面影响谁大谁小,就成了一个实证问题。  本文
改革开放以来,水力发电在我国国民生活和经济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因水利工程建设造成一系列移民安置和后期发展问题,这些问题关乎着移民能否实现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和安置地区能否跟随国家发展脚步长期保持高效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也从根本上影响着水利工程建设是否成功以及是否真正为人民带来收益和效益。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和移民项目逐渐从重工程而轻移民的误区中走了出来,更加注重高质量协同发展,不仅要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