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小麦品种氮素积累转运特性及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u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氮肥消费大国,同时氮肥利用率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总体施氮量不增加的前提下,维持小麦高产必须提高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氮高效基因型筛选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本研究以16个小麦品种为试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筛选能确切评价氮素利用率的指标,然后以这些指标结合产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氮素利用率不同的品种,并且对筛选的品种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揭示氮素积累转运生理基础;利用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对灌浆期间小麦各主要器官氮素含量及氮素积累转运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寻找稳定表达的QTL分布热点,为今后氮素高效利用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16个小麦品种为试材,测定了14个氮素积累转运相关性状,然后,选取变异系数较大的指标性状,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遗传相关分析确定了8个与氮素积累转运密切相关的指标性状,即花后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前氮素转运贡献率、花后氮素转运量、花后氮素转运率、花后氮素转运贡献率、籽粒氮素生产效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以这8个指标性状以及产量相关性状进行综合聚类,将16个品种分为3类,第一类为氮高效型品种包括晋麦54、晋麦66、FRFSCD共3个品种,第三类为氮低效型,包括晋麦72、泰农18、晋麦73及晋麦61共4个品种,第二类为中间类型,包括其余9个品种。2.从每一类型中选取2个品种共6个品种,进行氮素积累转运相关酶活性测定,两种水分条件下可溶性蛋白质、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激酶在花后呈下降趋势,蛋白水解酶活性呈上升趋势;两种水分条件下品种间各期酶活的差距大小有所不同。灌浆期间,氮高型品种晋麦54、泰农66的酶活性一直高于氮低效和中间类型品种晋麦73、泰麦269、晋麦61、泰农18。对不同品种各种酶活性与氮素积累转运相关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灌浆期不同时期大多数代谢关键酶活性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花后氮素转运量、花后氮素转运效率、花后对籽粒氮积累的贡献率皆呈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与花前对籽粒氮积累的贡献率、花前氮素转运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负相关。并且遗传相关系数高于表型相关系数,表明这6种氮素积累转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确实影响着小麦氮素的积累与转运。3.两种水分条件下,利用非条件与条件QTL分析方法检测花后不同发育阶段叶片、茎秆、穗轴、籽粒和植株氮素含量QTL,发现控制叶片氮素含量的加性QTL分别为10个与7个,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5.18%~23.8%,上位性QTL分别是18对与11对,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0.50%~43.76%;控制茎秆氮素含量的加性QTL分别为12个与4个,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6.72%~19.67%,上位性QTL分别是19对与7对,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0.88%~33.63%;控制穗轴氮素含量的加性QTL分别是5个与4个,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8.65%~17.56%;上位性QTL分别是9对与9对,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0.81%~38.72%;控制籽粒氮素含量的加性QTL分别是14个与5个,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6.08%~27.44%;上位性QTL分别是9对与5对,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0.40%~30.34%;控制植株氮素含量的加性QTL分别是15个与11个,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6.07%~23.06%;上位性QTL分别是11对与14对,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0.04%~36.46%;这些QTL的表达呈现出时空性与特异性,即多数QTL仅在发育的一个特定时期表达,没有检测到能在整个灌浆期持续表达的QTL。在5A染色体的WMC74-Xgwm291-Xgwm410标记区间之间检测到多个控制各器官氮素含量的QTL,包括:QSnit-5A-1,Qknit-5A-2,Qknit-5A-3,Qpnit-5A-1;以及在3D染色体Xgwm341-Xgwm456标记区间检测到多个控制各器官氮素含量的QTL,包括Qlnit-3D-2,Qlnit-3D-3,Qlnit-3D-4;深入发掘这些热点区域,对于后期进行精细定位与图位克隆具有重要意义。4.两种水分条件下,花后不同发育阶段,共检测到氮素积累转运的32个加性QTL与23对上位性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在5.39%~18.47%之间。其中检测到控制花后氮素积累量的5个加性QTL和2对上位性的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5.47%-10.96%和0.01%-6.31%;检测到控制花前氮素转运量的3个加性QTL和1对上位性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12.26%-17.81%和4.29%;检测到控制花前对籽粒氮积累贡献率的3个上位性QTL和3对上位性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9.64%-15.55%和0.47%-16.13%;检测到控制花后氮素转运量的2个加性QTL和3对上位性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5.62%-10.35%和9.47%-18.79%;检测到控制花后氮素转运率的1个加性QTL和2对上位性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9.66%,和14.75%-24.38%;检测到控制花后对籽粒氮积累的贡献率的4个加性QTL和1对上位性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5.39%-15.55%和19.96%;检测到控制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3个加性QTL和1对上位性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7.43%-16.15%和16.36%;检测到控制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的11个加性QTL和10对上位性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5.75%-34.91%和0.82%-35.22%。在3D染色体上的Xgwm456-Xgdm8标记区间以及1B染色体的P3470.4-P4133标记区间检测到控制多个性状的主效QTL,且对表型具有较高的遗传贡献率,具有应用于MAS育种的前景。
其他文献
芋螺毒素(conotoxin,CTx)是由软体动物芋螺分泌出来的一类活性多肽,主要用来捕食猎物和防御天敌。每种芋螺能够产生超过1000多种不同类型的芋螺毒素多肽,它们能够高效特异的
近年汽车后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伴随着汽车厂商、零配件巨头、互联网势力等的强势来袭,一边是行业的高速增长,一边是传统汽修门店遭受冲击和挤压,经营日益艰难。本文首
国家政策长久以来把汽车产业作为中国工业的支柱产业进行大力扶持和鼓励发展,已产生明显成效。与此同时,政府又把新能源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新能源汽车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汽车
合流区是典型的交通拥堵点和事故频发区。智能车路网联系统实现了大范围、全方位的人、车、路和环境的动态实时信息交互,为合流区车辆协同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随着我们国家对移动通信、物联网、国防军事信息化建设等的大力投资,微波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带动微波电缆行业高速增长。但是随着国外竞争对手的强势进入以及国内本土厂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起源于南美洲,现普遍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木薯块茎根富含淀粉,在已知淀粉作物中淀粉含量最高,加上其对生长环境的高适应性,木薯已成为重
医药行业在未来是一个有光明前景的行业,并且关系到百姓的生活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制药行业的管理,不仅仅从质量管理、价格管理等方面着手,还对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市场开放的大环境下,以“小、散、乱、差”著称的公路零担物流行业需求缺口较大,由于该行业门槛较低,许多企业纷纷成立,加入公路零担市场,行业逐渐趋于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的隆升扩展导致亚洲大陆内部强烈的构造变形,并对周边地区的地貌格局和环境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高原东北缘是现今高原最新的和正在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穿戴设备作为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兴行业,以其新颖的功能,便捷的使用及时尚的外观正越来越多的受到消费者的瞩目。与此同时,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将气体传感器应用在智能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