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色文化产业是依托区域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提供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2000年以来,以“云南现象”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业实践引起了业界普遍的关注,各地区就自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纷纷开展了“个案经验总结式”的研究。较多的“特色关注”似乎把这类文化产业实践视为一种特例,其经验难以复制和推广,研究的“孤岛现象”较为明显。在统一的产业理论分析框架下开展对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项绕不开的命题。大理—丽江是云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较为典型和突出的地区,其发展的经验被称之为“大理经验”和“丽江模式”。旅游带动形成了大理—丽江宏大的市场规模,为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消费需求。凝结了大理—丽江区域文化特色、民族文化内涵、历史文化基因的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迅速获得了“货币选票”,成为大理—丽江区域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经历过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期的价格“竞底”,大理—丽江逐步走向以空间互补为整合依据的区域“竞合”发展。因此,以大理—丽江区域特色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能够为中国特色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形成有益的补充。当前,经济学领域关注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资源配置、产业发展状况和实践成果的探讨,以及基于此所引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反思。这种片段式的研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特色文化产业实践的全部需求。因此,本文试图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分析范式即“市场结构(S)—市场行为(C)—市场绩效(P)”的分析范式,立足“SCP”范式的传导机制,以大理—丽江区域特色文化产业为整体研究对象,审视和研究特色文化产业的产业组织脉络,借此明确产业组织理论在特色文化产业研究领域的适用性。基于“SCP”传导机制的审视视角,动态地研究大理—丽江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历史发展轨迹,基本上廓清了大理—丽江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全貌。相应地,通过“SCP”范式的基本研究,进一步发现了大理—丽江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对于传统“SCP”传导机制修正的可能性。“宏观有效”的实践结果与“微观失效”的现象观察,“实践有效”和“理论失效”的矛盾,以及对大理和丽江依托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并不显著的市场效率的思考,将空间效率的概念引入到“SCP”的传导机制上。通过研究空间效率对于大理—丽江区域特色文化产业“SCP”传导机制的修正和改良,预期能够进一步丰富特色文化产业的研究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