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肿瘤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美洲大蠊活性部位C-Ⅱ 3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细胞毒和肿瘤抑制活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病程迁移、易反复发作、癌变倾向等特点,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疾病之一。同样源于美洲大蠊的活性部位TF在整体动物实验中显示了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本课题以美洲大蠊粗浸膏为实验原料,分别对抗肿瘤肽类活性部位C- Ⅱ3和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部位TF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探讨其主要成分肽类物质的分离纯化方法,为其后续纯化工艺优化和药效学评价提供参考和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了系统分离纯化方法,探索抗肿瘤活性部位CⅡ-3中多肽物质的最佳分离纯化方案,包括:采用电泳方法对C-Ⅱ3进行实验,初步确定样品分子量区间;采用凝胶色谱法对样品C-Ⅱ1 3进行实验,探索分离样品C-Ⅱ 3使用的凝胶色谱填料及其分离条件;将葡聚糖凝胶初步分离的样品进行脱盐处理,采用离子交换柱进行试验,探索其最佳分离纯化条件;采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对样品C - Ⅱ 3用葡聚糖凝胶分离后的组分再次分离,研究样品反相高压液相的分离工艺。先采用茚三酮显色法和福林酚法分别测定美洲大蠊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部位TF的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再采用电泳方法和葡聚糖凝胶初步确定样品分子量区间:将TF样品用超滤离心分成B、C、D三个部分,将分子量大于1OKDa的部分(B组分)和分子量小于3KDa部分(D组分)冻干,-80℃保存,将分子量大于3KDa而小于1OKDa的部分(C组分)用中压制备液相进行分离;将中压制备液相初步分离的组分冻干,取第1个主峰(E组分)用反相高压分析液相进行分离条件探索,探索出合适的分离条件后,将反相高压分析液相的分离条件进行线性制备放大,用反相高压制备液相进行制备分离,制备纯化后,进行纯度验证。结果C-Ⅱ3部分:1、采用Tricine-SDS-PAGE电泳方法得样品分子量区间在3.3 KDa与5.8 KDa之间。2、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5 (以下简称G-25 )可以将样品分成M、N、S3个部分。3、葡聚糖凝胶G-25分出的M组分用离子交换柱和疏水性蛋白分离柱分离,效果均不理想。4、将葡聚糖凝胶G-25分出M组分进行反相高压液相色谱分离,得到反向高压液相色谱级单峰11个,每个峰的质量为:第一个峰14.34 mg;第二个峰为15.45 mg;第三个峰为16.22 mg;第四个峰为14.32 mg;第5个峰为15.43 mg;第六个峰为16.56 mg;第七个峰为16.54 mg;第八个峰为16.45 mg;第九个峰为17.56 mg;第十个峰为17.73 mg;第十一个峰为17.98 mg,但均未达到色谱纯。TF部分:1、美洲大蠊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部位TF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5.06%,蛋白质含量为52.8%; 2、采用Tricine-SDS-PAGE电泳方法得样品分子量区间在1.7 KDa与42 KDa之间;3、将样品用超滤离心管进行初步分离得到B、C、D三个部分;4、将C部分用中压制备液相进行分离,得到8个峰;5、将E组分用中压液相分离的得到的第1个主峰进行反相高压液相分离条件探索,将探索好的分离条件进行线性制备放大,制备得到3个成分,分别命名为TF-2、TF-4和TF-6,得到TF-2成分100mg;得到TF-4成分80mg;得到TF-6 成分150 mg。结论C-Ⅱ3部分:1、样品C-Ⅱ3含有的肽类物质分子量大部分在3.3KDa-5.8 KDa之间,还有一小部分的分子量在25 KDa左右。2、样品C-Ⅱ3组分复杂,需要在葡聚糖凝胶分离方法和反相高压液相分离方法之间使用中压分离等其他分离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纯化效果。TF部分:TF主要含有蛋白质、多肽类物质,结合电泳、超滤离心管、葡聚糖凝胶和反相高压液相等系统的分离纯化方法与技术的应用,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 TF-2、TF-4 和 TF-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