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otnetgro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观察外源性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 protein-1,MCP-1)对骨缺损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2月龄雄性SD(Sprangue-Dawley)大鼠80只,体重257.8±4.3克,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20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其余3组建立左侧单桡骨3mm骨缺损动物模型,B组为阴性对照组, B组、C组、D组分别在骨缺损造模时局部单次应用PBS液、1ug MCP-1、10ugMCP-1。分别于术后第5、14、28、60天每组取5只大鼠拍摄左前肢正位X线片,拍片后处死采血测定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同时取骨缺损部位标本行H-E染色检测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表达,其中术后60天的标本还在取材前行抗折力测试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骨缺损造模术后第5天、14天,C组、D组相对于A组、B组血清钙降低,血磷、血清Ca2+.P浓度乘积、碱性磷酸酶升高(P<0.05),C组、D组相对于B组BMP-2阳性细胞数量增加,相差显著(P<0.05),术后第14天、28天,C组、D组相对于B组骨痂量增加(P<0.05)。抗折力测试表明,C组、D组抗折强度高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骨缺损早期,外源性MCP-1具有吸引单核巨噬细胞、促进BMP2表达的作用,对骨缺损愈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对教学媒介语的使用的选择问题上不能单一地看待,目标语和母语应该平等的被对待,视环境的变化,现实的情况而考虑,从而做出对教师和学习者而言的最佳选择。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报业突飞猛进,报纸面貌日新月异,报纸功能也得到进一步拓展。1921年,《时报》由黄伯惠接盘。黄伯惠致力于推动新闻业务的转型,将《时报》打造为以图片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为主的休闲类报纸。基于目前学界对社会新闻研究尚未全面展开的研究现状,以及《时报》社会新闻史料的独特性,本文以1927年到1937年《时报》逃妻新闻为研究对象,希冀丰富报刊史、新闻史、女性史、家庭史、社会史、
目的:讨论乌司地丁对体外循环患者术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0例ASAⅡ-Ⅲ级、拟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术前无肺部炎症、无凝血功能障碍、
本文综述了金属/陶瓷的润湿性测定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改善润湿性的技术方法,并系统收集和评价了各种金属/陶瓷体系中润湿性的测试和研究结果。
水性聚氨酯以水为分散介质,因水的挥发潜热比溶剂的要高,导致了水性聚氨酯胶膜干燥时间的延长;自乳化型水性聚氨酯分子链中含有亲水性基团,因此胶膜的耐水性降低;水性聚氨酯一
第一部分同种大鼠不停跳与停跳心脏异位移植模型的建立与比较目的活体大鼠替代体外循环机辅助下不停跳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和改良Heron法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并进行
采用毒性较小的固体光气(BTC)代替光气与己二胺和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合成了1,6-己二异氰酸酯(HDI)以及γ-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IPTS),研究了原料配比、加料温
刹车片是由摩擦材料和钢背锚固而成,摩擦材料决定着其安全性、舒适性、环保性等要求。概述了刹车片用无石棉摩擦材料的种类、性能、配方与生产工艺的技术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
目的:通过对体外循环下(On-pump)和非体外循环下(off-pump)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进行回顾性调查,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早期预后效果。方法: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1月至2
[目的]本课题旨在评价医用生物蛋白胶(fibrin tissue adhesive, FG)和加替沙星(gatifloxacin)对肌腱吻合后防止粘连及局部感染的作用,观察手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于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