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病异证”角度探究缺血性中风的证候分布特点、临床风险指标及其与POLK基因多态性的关联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ce_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中医学“同病异证”角度探讨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IS)的证候分布特点,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IS的证候实质及“同病异证”的科学内涵加以探索,以DNA聚合酶kappa(POLK)基因rs5744724多态性为核心位点探讨其与IS中医证候分布及临床重点数量性状的关联性。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774例,正常对照793例。对病例组进行辨证诊断分型,收集临床信息资料,包括基本信息、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诊断、血清学指标(包括血脂生化、凝血功能、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等重点血清学指标)、标准证候积分,以Excel软件及Epidata软件建立疾病数据库。提取研究对象全基因组DNA,使用Agena平台的Mass ARRAY SNP基因分型实验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多态性位点分型检测,使用规定版本的SPSS软件及PLINK、Editplus计算软件进行本研究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缺血性中风患者“同病异证“证候分布情况及特点缺血性中风病例组平均年龄(64.12±10.34),对照组平均年龄(63.81±10.36),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性别构成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5,P=0.093),平均年龄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582,P=0.561);各证候积分情况如下:风证赋分9.53±2.75;痰证赋分9.99±2.512;血瘀证赋分8.63±1.727;气虚证赋分7.94±1.612;火热证赋分8.8±1.907;阴虚阳亢证赋分11.17±3.666;本研究得出痰证338例、风证307例、血瘀证171例、火热证86例、气虚证88例、阴虚阳亢证17例。2、哈温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HWE)及基因型频率分布POLK基因rs5744724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在对照组中的分布符合哈温平衡遗传定律(PHWE=0.053);缺血性中风各证候组与对照组之间的rs5744724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气虚证、血瘀证分析,结果在IS气虚证+IS血瘀证组与对照组之间,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OLK基因rs5744724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9,P=0.03);3、缺血性中风发生风险与POLK基因rs5744724多态性的关联分析在加性模型(CC vs.CG vs.GG)、显性模型(CC+CG vs.GG)、隐性模型(CC vs.CG+GG)、等位基因(C vs.G)模型四个遗传模型中,POLK基因rs5744724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病的发生风险的关联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缺血性中风各证候发生风险与POLK基因rs5744724多态性的关联分析(1)在各个遗传模型中,缺血性中风血瘀证[加性模型:P=0.03;显性模型:P=0.04;等位模型:P=0.03]、气虚证[显性模型:P=0.04]的发生风险与POLK基因rs5744724多态性的关联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气虚证与血瘀证分析发现POLK基因rs5744724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气虚证+血瘀证的发生风险显著关联[加性模型:P=0.02;显性模型:P=0.01;等位模型:P=0.01],而无论在任何一个遗传模型中,均未体现出风证、火热证、痰证与POLK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2)校正年龄、性别分层后,缺血性中风血瘀证[加性模型:Padj=0.02;显性模型:Padj=0.03]、气虚证[显性模型:Padj=0.04]、气虚证+血瘀证[加性模型:Padj=0.02;显性模型:Padj=0.01]发生风险与POLK基因rs5744724多态性均显著关联,但在校正性别年龄后,在各遗传模型中,仍然未见其余三证(风证、火热证、痰证)与POLK基因多态性存在统计学关联。5、IS血瘀证、气虚证评分与POLK基因rs5744724多态性的关联分析血瘀证、气虚证的评分与POLK基因rs5744724多态性的统计学相关分析未见存在显著差异性[血瘀证加性P=0.77、显性P=0.82、隐性P=0.76;气虚证加性P=0.98、显性P=0.92、隐性P=0.75];在校正性别、年龄指标后,依然未见两个证候(血瘀证、气虚证)的评分与POLK多态性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性[血瘀证加性Padj=0.79、显性Padj=0.86、隐性Padj=0.76;气虚证加性Padj=0.90、显性Padj=0.99、隐性Padj=0.74]6、POLK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患者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的关联性分析rs5744724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患者收缩压水平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加性模型:Padj=0.04];并未发现舒张压水平与POLK基因rs5744724多态性存在统计学关联[加性模型:Padj=0.23;显性模型:Padj=0.45;隐性模型:Padj=0.16]。7、POLK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的关联性分析POLK基因rs5744724多态性与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未存在统计学关联[空腹血糖加性模型:P=0.69,显性模型:P=0.35;隐性模型:P=0.30;加性模型:Padj=0.74,显性模型:Padj=0.40;隐性模型:Padj=0.31;餐后2小时血糖校正前加性模型:P=0.61,显性模型:P=0.34;隐性模型:P=0.31;加性模型:Padj=0.68,显性模型:Padj=0.37;隐性模型:Padj=0.24;]。8、POLK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凝血标志物水平的关联性分析POLK基因rs5744724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患者凝血标志物APTT、D-D、FIB、INR、PLT、PT、PTA、TT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性别、年龄校正后进一步分析两者关联性,结果也未发现多态性位点与凝血标志物有统计学关联。9、POLK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脂的关联性分析同样,在校正性别年龄前,POLK基因rs5744724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脂指标如APO-A、APO-B、HDL、LDL、VLDL、TC、TG的关联性未见统计学意义;继续校正性别、年龄因素分析,也未发现rs5744724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各类血脂存在统计学关联。10、POLK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患者的Hcy、CRP的关联性分析在校正性别年龄前,未发现缺血性中风患者的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POLK基因rs5744724多态性存在统计学关联;校正性别年龄后,CRP、Hcy水平与POLK基因rs5744724多态性的统计学关联亦未见体现。结论:(1)《标准》分型按照频数大小顺序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338例、307例、证171例、证86例、证88例、证17例,分别为痰、风、血瘀、气虚、火热、阴虚阳亢证的数量,以前三者最为多见。(2)POLK基因rs5744724位点多态性可能影响IS气虚证及血瘀证的发生,可能是这两个证候的独立风险位点,但不作为IS其他证候的风险遗传因子。(3)POLK基因rs5744724多态性与IS患者收缩压水平存的统计学分析显著差异性,该SNP亦可能影响IS患者收缩压水平。而在血脂水平、凝血标志物水平、血糖水平、CRP、Hcy等风险指标的关联性分析中,本研究并未发现POLK基因rs5744724多态性与IS患者上述指标存在显著统计学关联性。
其他文献
目的:腰椎退变与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研究在国内外已有相关报道,然而,伴有Modic改变的腰椎退变在类似的研究中却鲜有提及。因此,本研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简称PSM),探讨在腰椎退行性病变中,分析Modic改变与腰椎相关矢状位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我院脊柱外科就诊并经磁共振成像技术确诊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伴或不伴有Modic改变患者共318例,其中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1(Apo-A1)、胱抑素C(Cys C)与2型糖尿病肾病(T2DKD)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一步评估该相关性作为DKD中医辨证分型预测指标的临床意义,以期配合现代医学手段更好地推动中医辨证治疗DKD。方法:本课题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T2DKD患者(Ⅲ、Ⅳ、Ⅴ期)为DKD组,另设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30例为DM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组作为对照组,收集其基本资料
目的:随着“中医热”不断延续,海外中医药学习者的规模不断扩大。高质量的英文版中医教材能有效地促进海外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郑洪新主编的“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与马万里(Giovanni Maciocia)所著的The Founda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中医基础学)》,总结两本教材的特色及优势,为中医对外教材的编译工作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通过文
目的:拟观察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治疗前后患者肠道症状尺度表(IBS-SSS)评分和生活质量问卷(IBS-QOL)评分的变化,以明确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IBS-D的疗效,为临床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IBS-D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屙泻”患者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匹维溴铵片西药常规治疗,进餐时吞服,每次50mg
目的:本课题旨在评估健脾化湿汤是否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脾虚湿盛证上存在优势,为推广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盛证)的临床应用中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虚湿盛型IBS-D患者病例6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病例2例,对照组脱落1例。对照组:匹维溴铵片(得舒特)50mg,一天3次,每次1片,随三餐吞服,连服4周。治疗组予健脾化湿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注射液联合TACE术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VIP、Wan Fang data、Pub Med、Em 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全面收集中药注射液联合TACE术与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的随机对照试验,用Revman5.30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6篇,其中治疗组129
目的: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对多发性梗死痴呆(MI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的氨基酸类递质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相关蛋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型NR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作用,为针灸治疗MID提供一定的实验机制依据及推广应用依据。方法:将70只Wistar雄性大鼠使用数字随机法随抽取10只为正常组,余60只为
目的:通过观察壮药清毒伸筋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评价壮药清毒伸筋汤治疗RA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来自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风湿病科明确诊断RA的住院及门诊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10mg/周、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75mg/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毒伸筋汤治疗,方药基本组成:忍冬藤20g,肿节风20g,救必应20g,青
目的:研究叶天士温病学术思想在小儿温病中的具体应用,充分认识叶天士对小儿温病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法、用药等方面的学术经验,丰富和完善小儿温病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等方法探讨叶天士对小儿体质及小儿温病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法、用药等方面的认识,全面掌握叶天士治疗小儿温病的学术思想及其学术经验。2、基于上述研究方法,结合数理研究方法,收集叶天士治疗小儿温病的医案,包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医骨伤科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工作能力及生活质量,采用手法、针刀、针灸、理疗等传统保守治疗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因L4-5、L5-S1椎间盘突出占90%以上,以L4-5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基于弓弦理论运用针刀治疗L4-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基于弓弦理论的针刀松解应力侧关节突关节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今后腰椎间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