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发射技术和数字散斑测量法的铝合金成形性能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1569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合金材料以其质量轻、强度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易于成形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建筑、汽车制造、包装运输以及航空航天等行业中。铝合金材料的破坏过程是位错运动到裂纹的产生及扩展直至断裂的变化过程。应用声发射检测技术可以实时记录和反映铝合金板材塑性变形和微裂纹的产生及扩展的变化情况。数字散斑相关方法是一种能够对金属全场应变进行精确测量的一种方法。本文结合数字散斑测量法,利用AMARIS三维应变测试系统和声发射检测系统,通过铝合金单向拉伸试验和刚性凸模胀形试验,对铝合金单向拉伸和刚性凸模胀形过程不同时刻应变场特点和声发射信号特征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数字散斑测量法,采用AMARIS光学应变测试系统,得到单向拉伸过程应变场。结合单向拉伸应变场,分析了铝合金拉伸过程中变形破坏机制。针对于颈缩失稳直至断裂的应变场深入研究,发现试件变形集中部位出现局部失稳,且裂纹沿着变形集中部位扩张直至断裂。(2)对不同尺寸铝合金试件进行单向拉伸试验,运用声发射检测系统,得到拉伸过程声发射信号。利用特征参数法、波形分析法、频谱分析法三种方法对单向拉伸整个过程进行声发射信号特征进行分析,结合铝合金拉伸过程应变场,分析了铝合金拉伸过程中声发射产生的机理。(3)结合拉伸过程铝合金变形破坏机制及声发射产生机理,对刚性凸模胀形过程应变场和声发射信号特征进行分析,以确定胀形过程成形极限状态。结合AMARIS应变图,得到在此状态下极限应变点。这为板材成形极限状态的确定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且与AMARIS数字图像法确定极限状态获得的成形极限曲线图相比,这种方法在安全设计方面更加可靠。
其他文献
如今,在能源需求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国际上已将更多目光投向了即可提高传统能源利用效率又能充分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微网相关技术领域。然而,日益增多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对于微网的运行人员而言是“不可控”,当这种随机性的能源在微网中达到较高的比例(即高渗透率)时,要实现系统功率平衡与可靠运行,对运行人员而言也会有很大的困难,常规的确定性运行调度策略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所以,在考虑不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交流变频调速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调速性能也不断提高,克服了许多直流调速难以克服的缺点。矢量控制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本文对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研究和实验,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1)构建了三相电机、单相电机和两相不对称绕组单相电机的的数学模型,并且对三相电机的矢量控制,转子时间常数的精确估算和单相电机的变频调速原理(矢
经典力学传统的方法只适合处理保守系统,而在物理世界中观察到的几乎所有的经典过程都是非保守的。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处理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中摩擦力和其它形式耗散力的
串联电容补偿技术是提高远距离交流输电系统传输容量、改善系统稳定性的一项非常经济而有效的措施。随着“西电东送”战略的深度实施,大容量汽轮机-发电机机组、高串补度的点对网送电成为我国一种普遍的输电模式。然而,这种输电模式容易引发对发电机轴系造成损害的次同步谐振(SSR)问题。有可能造成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甚至破坏,从而危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因此,对串补送出系统SSR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
渡槽在水利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大流量渡槽是过水建筑物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结构形式,在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就大量使用了这种结构。通常情况下,渡槽结构多采用三向预应力结构
浮泥是河口、海岸地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浮泥的运动对河口及海岸线的演变、港口航道的维护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宾汉体模型来描述浮泥的本构关系,运用量级分析方
电力系统中出现的波形、幅值及持续时间各异的多种过电压对电气设备绝缘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开展过电压类型识别工作,对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合理确定设备绝缘水平、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及减小绕击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将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性和并行性引入到电力系统过电压模糊聚类分析中,建立过电压分类树,采用分层聚类识别的方法对电力系统实测过电压类型进行分析,对过电压进行逐层深化,各过电压类型
近年来,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各行各业受到广泛关注,如:航天工程、机械测量、汽车车牌识别、医疗科学上的三维重建等等。针对土木工程领域结构三维变形监测的需求,对双目立体视觉技术
电力系统发生局部扰动源引起的低频振荡后,首要任务是快速准确地判断扰动源的位置。扰动源定位技术主要涉及两大问题,一是理论判据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二是扰动源搜索策略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介绍了低频振荡的类型和机理、控制措施以及已有扰动源定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针对上述两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扰动源定位的一整套方法。首先分析了低频振荡稳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