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山金矿床位于江西省德兴市花桥镇附近的金山矿田金山矿区,是江西冶金地质勘探四队一分队于1979年发现,经多年的普查评价,确定为具有大型规模的金矿床。1990年以后三年多时间又增加很大储量,并对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矿体特征及围岩蚀变做了详细研究,并认为金山矿床为一特大型金矿床,深部和外围还有找矿远景。 在生产过程中尤其是生产探矿过程中发现矿体的连续性不好,原地质研究程度远远不够,矿石中的包裹体金占15%,冶炼困难,回收率低。后经深入研究,目前已找到适合金山金矿的细菌预氧化法,使金的回收率达到96%。 关于金山金矿的成因江西有色四队朱庆祖(1991)认为是岩浆热液金矿且属斑岩成矿系列,建议用斑岩成矿系列模式指导找矿。南京大学朱恺军(1991)认为金山金矿成矿作用为区域动力变质作用,是在沉积作用形成初步富集的背景下,经变质热液改造而形成的金矿床。在构造控矿方面地化所吴学益等(2002)认为多期多次(活化)构造作用,不仅使岩石、矿石变形、破裂加剧,为金活化、迁移提供有利空间,并使原先分散在岩石、矿石中的成矿物质产生活化、迁移和富集。 作者侧重金山金矿床的成矿控制和矿化富集规律研究,从1988年起分配在金山金矿至今一直从事地质工作。最近几年做的工作主要取得以下成果: 1、从区域构造、矿区构造、地层、岩浆岩、围岩蚀变等方面深入研究其与成矿的关系; 2、着重对金山——西蒋韧性剪切带进行研究,分析其控矿作用; 3、深入研究矿体在空间上赋存位置及富集部位和矿化富集规律。 论文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生产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从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矿体特征、矿化富集规律,特别是从矿山生产角度,着重研究金山——西蒋韧性剪切带控矿规律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阐明金山金矿床矿体空间分布规律及富集部位,并建立金山矿床找矿标志,提出金山矿床进一步找矿预测方法,为扩大矿区远景及探深找盲提供科学资料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