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剧由欧洲引入中国,结合中国戏曲的传统特征,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话剧艺术,迄今已走过百年历程。本文从我国现当代话剧的发展史切入,着眼于“曹禺戏剧文学奖”的获奖作品,认真分析新时期以来农村题材话剧的审美特征和发展走向。从史论纵横的双重角度,对农村题材话剧进行系统梳理和论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新媒体迅速崛起,话剧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创作者们要积极应对挑战,从剧本文本、舞台形式、传播策略等方面多下功夫;对于远离都市的农村题材,更应该寻找变革的方式,找回观众。论文共三章。第一章对农村题材话剧的内涵进行界定,以时间为纵轴,以农村剧为横轴,介绍中国话剧诞生与发展的脉络,从中寻找农村题材话剧的发展轨迹,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农村题材话剧创作和演变历程。第二章主要通过“曹禺戏剧文学奖”获奖作品,对新时期农村题材话剧的审美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剧本特征和舞台特征两方面加以论述,找到创作的规律及获奖的缘由。对于剧本本体的分析,选取不同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阅读观摩,从剧本的主题思想、叙事的表现形式以及人物的典型形象三个方面深入。主题思想的好坏以是否能够反映当时农村的社会现状、是否能够真正表达农民情感、是否能够给予观众精神慰藉和思想引领为衡量标准。叙事的表现形式从叙事的方法技巧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研究。研究方法技巧,主要研究它的叙事结构,思考用什么样的舞台形式表现更合适。语言特征的研究,聚焦于方言使用的问题上。方言能够很好地展现地域性,即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并且从不同作品中,找出相同地域环境下相似的创作规律和创作风格。此外,人物形象的典型化、类型化也是文本特征分析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必须从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现实意义去思考,它影响着受众对作品的喜爱和理解程度,也决定着艺术作品的表现魅力,更是“曹禺戏剧文学奖”评选作品的标准之一。对于舞台特征的研究,根据上述作品,从舞台情境、舞台样式、舞台调度、音乐音响、舞台美术、舞台节奏、台词等方面进行探讨,结合“戏剧性和大众性并重”的创作理念,考察舞台的游戏精神和娱乐精神是否能够体现,从而摸索出一条适合农村题材创作、契合时代发展的舞台机制。第三章着眼于“曹禺戏剧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从受众群体、受众心理和传播手段去分析农村题材话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探讨农村话剧如何在延续传统审美特征的基础上,寻找创新,与时俱进,以求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