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元认知策略教学对较低水平的高校学生英语阅读的作用.元认知这一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于1977年首先提出的.该术语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那以后,许多心理学家对元认知的基本理论及元认知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通常来说,元认知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思维过程的了解和控制,其实质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根据弗莱维尔的基本框架,元认知被划分为元认知知识和自我监控两部分.其中,元认知知知又由人的变量、任务变量和策略变量三部分组成.另一方面,在L1和L2阅读中进行阅读策略教学的相关研究证实,阅读策略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Carrell,1985;brown & Palincsar,1989;Carell,Pharis & Liberto,1989;Pearson & Fielding,1991).而对阅读策略教学的研究重点已逐步从认知策略转向元认知策略.为了使学习者更完整地了解阅读策略及其操作过程,越来越多的元认知成分被加入了阅读策略的教学中.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总结得知(Wong & Jones,1982;Palincsar & Brown,1984;Idol & Croll,1987 etc.),元认知阅读策略教学通常依照以下几个教学步骤:教师示范,有指导的练习,系统性的反馈和学生主动性的逐渐增加.这些研究均表明,元认知策略的教学可以提高L1和L2学习者的阅读理解水平.在中国,尽管有许多关于认知英语阅读策略教学的可行性及作用的理论性讨论,对于此种教学方式是否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的实证研究却廖廖无几.该文旨在通过教学实验来探讨元认知策略教学对较低水平的高校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作用.该文之所以选择较低水平的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以往的研究表明(Vaidya,1999;Idol & Croll 1987 etc.),元认知教学对这一层次水平的学生效果更加显著.该文期待通过研究来解决如下问题:(1)这些较低水平的高校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元认知状况如何?(2)他们的元认知状况与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之间是否存在关系?(3)如果存在,那么元认知阅读策略的教学是否能够提高这些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4)如果能,那么这将会是多大程度上的提高?对较低水平的高校学生而言,元认知阅读策略教学是否比单纯的阅读策略教学有更好的效果?为了回答前两个问题,该文作者在金肯学院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以问卷和阅读测试为主,以学生的英语阅读日记为辅,搜集了大量的数据.通过SPSS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得出,这些学生的英语阅读元认知状况相对较低,而他们的英语阅读理解水平与他们的元认知状况显著的正相关.基于上述结果,该文进行了教学实验以期证明元认知阅读策略的教学能够提高这些学生的阅读水平,并且比单纯的阅读策略教学更加有效.在为期六个月的教学实验后,受试者参加了测试.该次测试的结果被用来与学生参加教学实验前的测试结果相比较.数据分析证明,元认知策略教学不仅提高了这些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同时,虽然单纯的阅读策略教学也对学生阅读策略的使用和阅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效果的显著性远不如元认知策略教学.尽管该次研究在选择研究对象及研究手段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该研究成果仍对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