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戴洛维夫人》看伍尔夫的生死观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y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英国先锋派女权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以意识流手法和创新技巧而著称.作家本人是重重矛盾的混合体:集才学、优雅、美貌、疯癫于一身,最终自我了结生命.她从个人感受出发探索生命的价值,这使得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内向性,体现了事实与幻想兼容、惊恐与狂喜并举、男女两性意识共存等特点.《戴洛维夫人》全面再现了伍尔夫的风格和主题,可谓伍尔夫的"经验之歌".该文从伍尔夫选择体验自身心理疾患的代言人赛普蒂默斯来完成对女主人公形象塑造的角度分析了女作家对生命与死亡的认知.其中生命的瞬间是伍尔夫时间观念的核心,作家通过这一概念提示人们热爱并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这观点正如小说中戴洛维夫人的舞会一样,是伍尔夫对生活的独特贡献.戴洛维夫人(生活的化身)和塞普蒂莫斯(死亡的本质)是伍尔夫自我的两种投射,其内心的空虚惆怅及对生活感到的沉闷无聊是作家悲观意识的巧妙流露.她感叹生命是一桩艰难的事务,而死亡则是另一种生命的开端,"死亡是种挑战,死亡是传递思想的努力,死亡中有着拥抱."塞普蒂莫斯的自杀命运不幸预示了女作家最终向不死之海的自然回归,但更警省生者透过死亡珍爱生命,这是伍尔夫生死观的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结合福建省厦门市某公共私营合作制(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PP)项目的前期方案和论证分析工作,对PPP项目的投资决策、测算分析及投融资方案等进行思考,提出PPP项目社会
自20世纪70年代,以麦金农和肖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针对拉美为代表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发展滞缓的现实,指出正是发展中国家存在广泛的"金融压抑"现象,阻碍了金融发展,也制约了经
少年早慧的菲茨杰拉德二十岁刚过就已成为"爵士乐时代"的代言人和战后十年优秀的编年史家,但其早期作品如《人间天堂》和《漂亮冤家》并未得到评论界多少赏识.直到1925年《了
语言中的定型表达现象一直都受到众多语言学家的关注。词块是典型的定型表达方式。本篇论文对学术论文中存在的词块进行了基于语料库方法的研究。借助充足的学术英语语料库JD
“鹤”不仅是一种鸟类,它还是一种祥瑞的代名词,因为鹤的寿命可达几十年之久,所以,鹤还寓意着长寿。而由鹤演变到鹤文化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周朝时期。在《诗经》当中比
长期以来, 我们主要依靠传统的标准化考试方法 (如多项选择题或正误辨析等) 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评估专家认识到,选择性评估手段也是我们评估和提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