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化进程中的浐河——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bb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西安城市化进程中的浐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系统地分析了浐河的历史演进过程和河道景观现状,提出了浐河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面临河流的生态性与河道人工筑造之间的矛盾,探讨如何通过基于生态意识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途径来平衡两者矛盾,使城市河流重新达到防洪排涝、水利和生态功能三者平衡的和谐状态。   论文从城市河道的相关概念出发.明确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任务,分析自然河流的生态功能和河流城市段的生态问题,并从水利、经济、游憩和生态等角度多学科多角度分折城市河道景观的相关案例。论文分别从历史演进、生态、土地利用、河道形态、水质水量等多方面剖析了浐河城市段的河道景观现状,得出城市化给产河带来了河道几何化、生境退化、景观单一化等的影响。论文针对沪河城市段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呈现出不同的河道渠化类型和河道形态的差异来划分不同河段;然后通过对具体每一种类型河段的分析并研究探讨其相应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和途径.达到恢复城市河道的一定生态功能——具有一定的生物栖息地、净化水资源、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游憩场所,同时仍满足防洪功能的目的。   论文在传统滨河景观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摹于生态意识,融合城市开放空间、生活、文化、历史等因素研究城市河道的认知、功能以及意义,进而提出在针对西安城市河道在城市化进程中合理有效的河道改造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该论文是“陕西关中地区城市绿色公共空间系统的规划、决策与管理研究”课题研究的基础部分,针对城市河道空间作为城市绿色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探讨它的规划设计方法究。
其他文献
住宅是与人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生活资料。在国外,房地产业则通常被视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近年来,房地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同时受“房地产热”、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强劲推动,城市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而将中心城市周边的县(市)通过撤县设区行政区划调整手段
我国古代先民在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对居住环境形成了朴素科学认识,在营建房屋时以被动适应不利气候因素为先导,本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周边地理气候特征,突破
伴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大量缺乏个性的现代建筑,破坏了城市原有的肌理;能源短缺、环境破坏、住房紧张等问题则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此背景下,本文引入“批判
新农村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传统农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农村的公共空间形式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同时新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城市居民产生的不同,因此新
我国历史城市经历了近20年剧烈的保护与改造过程后,目前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社会整体对保护历史文化传统的意识普遍提高,城市注重文化环境的营造,社会对文化的消费需求日渐
城市商住混合居住模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城市居住模式,并且具有能够激发城市活力、丰富街道生活等优点。同时,商业、商务功能和居住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干扰,缺乏管理和控
镇山村是位于黔中境内的典型布依族村寨,本土的民族文化与中原传来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逐渐孕育出别样的聚落风格。面对高速城镇化带来的种
近年来,随着浙江省公共建筑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也越来越被重视。本文结合作者在具体科研项目及工程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首先,文章对公共建筑围护
晋城地区沁河流域是我国明清历史村镇存量较多的地区之一,该片区的古村落规划布局和民居特点十分鲜明。由于年久失修,其保存和利用现状不容乐观,多数村落民居面临塌毁。随着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