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禽流感病毒HA、NA基因和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基因重组鸡痘病毒的构建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ment_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痘病毒(Fowlpox virus,FPV)是重要的动物病毒表达载体,在疾病的控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鸡痘病毒为载体已经研制出许多种重组病毒疫苗,其中有的已经商业化。构建表达多个病原体基因的重组鸡痘载体疫苗对于面临多种疾病威胁的养禽业来说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ILT)和鸡痘(Fowlpox)是均能引起感染禽呼吸道疾病,给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传统方法制备的疫苗对防制这些疾病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但常规疫苗的使用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如影响疫情监测、生产成本高等,需要能够区分野毒感染的、生产成本高的新型疫苗来替代常规疫苗。本试验分别将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HA和NA基因、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的gB基因插入到鸡痘病毒转移载体早晚期启动子LP2EP2之下,构建同时含有HA、NA和gB基因以及报告基因LacZ(晚期启动子P11控制之下)鸡痘病毒转移载体。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转移载体导入到事先感染鸡痘病毒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经过6轮蓝斑纯化获得了包含了AIV的HA和NA基因、ILTV的gB基因以及报告基因LacZ的重组鸡痘病毒,称为rFPV-HA/NA/gB。PCR检测证明,rFPV-HA/NA/gB基因组中含有完整的AIV的HA、NA基因和ILTV的gB基因;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blot试验证明,AIV的HA、NA蛋白和ILTV的gB蛋白在rFPV-HA/NA/gB感染的CEF细胞中均能获得表达。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课堂想要实现高效性,就必须做好教学改革,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最大程度激发学习热情,主动加入到语文知识探究中去.在学习中语言知识储备会增加,同时还能获得良好的语言
环形泰勒虫是一种蜱传血液原虫,能引起牛的热带泰勒虫病。环形泰勒虫和小泰勒虫裂殖体感染的牛淋巴细胞在体外表现具有无限增值(永生化)的能力,即其具有转化宿主淋巴细胞的特性,因
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基因是控制Belclare和Cambridge等绵羊高繁殖力的主效基因,BMP15蛋白中单个氨基酸的改变直接影响绵羊的产卵率和产羔
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不仅可以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还可以让学生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鉴于当前的古诗词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