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66铝锂合金单轴压缩行为与多轴锻造组织性能演化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heng_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Al-Cu-Li-X系合金因其低密度、高弹性模量、高耐损伤容限及优良的疲劳性能等优点,常以板材、锻件及型材方式被广泛用于飞机蒙皮、长桁以及火箭燃料储箱、壳体等航空航天器的结构件中。这些结构件的性能是热加工过程中各参数的复杂作用结果,因此有必要构建更准确的本构模型及加工图来获取更佳的工艺参数。多轴锻造技术是铝锂合金锻件成形及性能调控的重要技术,其在解决轧板各向异性高及高向塑性低的问题方面具有重大潜力。本论文以高组分新型2A66铝锂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热机械模拟设备,开展多条件下高温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合金的流变行为并构建应变补偿型本构模型;绘制基于四种典型失稳判据的加工图,判定最适用于2A66合金的加工图并用以优化锻造工艺参数;对2A66合金施加多道次三轴锻造及镦拔锻造,并且进行后续热处理,结合OM、SEM、EBSD、XRD及TEM组织分析技术和硬度、拉伸性能检测方法,探究锻造过程中组织细化机制并构建晶粒细化模型,分析热处理过程中析出相演化机制,阐述组织演化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构建了关于2A66合金的精确应变补偿型本构模型。基于摩擦、温升修正后的流变应力,计算了不同应变值下的材料常数α、Q、n与lnA,确定材料常数与应变的优化拟合为六阶多项式拟合,得到考虑应变影响的本构模型,该模型具有高相关系数及低平均相对误差,说明该模型拥有良好的流变应力行为预测能力。
  (2)均匀化退火态2A66合金中的粗化T1相在500℃单轴压缩试验中发生了静态回溶与静态再析出。当合金被加热至500℃保温时,Cu、Li原子在Al基体中的固溶度增大,且粗化T1相在该温度下不稳定,T1相中的Cu、Li原子向Al基体中扩散,使T1相溶解;压缩阶段,合金中引入位错等缺陷,为T1相的再析出提供便利位置;压缩后的冷却阶段,T1相优先在位错、亚晶界及弥散粒子上进行非均质形核并长大,并且明显细化。
  (3)基于四种失稳判据构建的加工图的对比及检验结果表明,对于2A66合金,K-P判据与M-R判据的预测能力优于Gegel判据与M-R判据,M-R判据又比K-P判据更准确,故M-R加工图最适用于2A66合金。根据M-R加工图优化出两个锻造工艺参数窗口,第一个是410℃~480℃/0.03s-1~3s-1,该区域内η值较稳定且主要机制为动态回复;第二个是480℃~500℃/0.001s-1~0.03s-1,相应的机制为动态回复及部分动态再结晶。
  (4)经三轴锻造与T8热处理后,2A66合金的力学性能各向异性降低,高向塑性显著提升,并且锻造道次为9时拉伸性能最佳。多方向载荷的交替作用使晶粒被细化且分布更均匀,T8热处理使基体中析出许多强化相,在锻造道次增加至9后,T8态合金高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伸长率分别为494MPa、412MPa和14.8%,相应的纵向力学性能与其的差异分别为0.2%、1.2%和5.7%,断口呈沿晶韧性断裂和韧窝断裂混合的断裂模式。
  (5)均匀化退火态2A66合金经镦拔锻造后,第二相及晶粒被显著细化,最大织构强度明显降低。随锻造道次的增加,晶界呈链状分布的Al2Cu相及晶内大量粗化T1相发生破碎和回溶,相应的破碎机制为位错剪切机制,第二相的体积分数由2道次的10.10%减少至6道次的3.08%;晶粒尺寸先由均匀化退火态的450μm快速减小至2道次的20μm,然后缓慢减小至6道次的4.4μm,晶粒尺寸分布更均匀,再结晶比例大幅增加至84%,晶粒细化机制主要为连续动态再结晶;形变织构逐渐向再结晶织构转变,织构强度由2道次的19.29降低至6道次的7.29。
  (6)随着镦拔锻造道次的增加,屈服强度先增加并在4道次达到最大值,然后在6道次发生下降。锻态2A66合金屈服强度的增加主要是位错强化机制和晶界强化机制的作用,随锻造道次的增加,晶粒持续细化且晶界面积增加,晶界强化贡献由2道次的38.2MPa增加至6道次的81.0MPa;位错密度先增大,位错强化贡献由2道次的139.0MPa增大至4道次的146.2MPa,锻造6道次后,大量位错向大角度晶界转变,位错密度降低,使位错强化贡献减小至101.9MPa,晶界强化贡献的增加不足以补偿位错强化贡献的减小,导致屈服强度降低。
  (7)不同道次镦拔锻造2A66合金经T8热处理后,强度大幅提升,伸长率略微下降,其中4道次的拉伸力学性能最佳。T8热处理后,基体中析出大量以T1相为主的强化相,使屈服强度提高且约为锻造态的2倍;当锻造道次为4时,位错、亚晶界缺陷更多,为T1相的形核提供更多有利位置,使T1相的数量增多且产生更大的强化作用,对应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伸长率分别为516MPa、427MPa和9.7%。
  (8)构建了2A66合金在多轴锻造过程中的晶粒细化模型。加载力轴的交替变换促进晶内变形带的生成及局部晶界滑移,加速连续动态再结晶,使粗大原始晶粒被许多细小新晶粒替代。
其他文献
基于材料可饱和吸收效应实现脉冲激光的被动调制方式具有系统结构紧凑、调制过程快、成本低等优势,并且有潜力获得比声光或电光等主动调制方式更短的脉冲输出,因此被认为是超短脉冲激光器最为经济的实现方案。但目前商用的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存在工作带宽窄、响应速率慢等问题,而目前各类基于新型二维材料的可饱和吸收体则存在稳定性差、难以量产等难题。本论文提出采用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SPR)来增强非线性响应,并基于金属性氮化钛(TiN)这一高稳定性的氮化物纳米颗粒(NPs)的LSPR效应,实现了覆盖近红外波段1.0-2.0
7xxx系Al-Zn-Mg-(Cu)铝合金由于其高的比强度通常作为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以及轨道交通领域。合金从铸锭到实际的工业成品需要经过复杂的形变以及热处理工艺,来获得优异的综合性能。然而目前研究者们关于7xxx铝合金形变以及热处理对性能和微观结构影响的认识仍然存在诸多分歧,关键在于前人的研究只能从一些透射电镜(TEM)图像定性地分析合金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而建立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内在的定量关系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以此为出发点,本论文发展了一种基于三维重构(
镁合金具有优良的力学相容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可降解性能,使其享有“革命性的金属生物材料”的美称。但由于镁合金耐蚀性能较差,在人体环境中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导致材料过早失效。现今对镁合金应力腐蚀开裂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探究镁合金应力腐蚀开裂机理,提高其耐蚀性能和抗应力腐蚀开裂性能,对推进镁合金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极为必要。
  本文以高应变速率轧制态Mg-4Zn合金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Ca、Sr微合金化及时效处理对热轧态Mg-4Zn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抗应力腐蚀开裂性能的影响。在
期待已久的全国少年赛终于来到了。    姜毅他们首轮的对手都不太强,除格格和赵海优势局面没能拿下,被对方顶和外,其他人都轻松过关。但同样赢了棋的何苗苗,却受到金老师的严厉批评。  图1,苗苗执黑,红炮正捉黑方拐马,苗苗欺对方年龄小,随手跳马过河,企图捉相争先:  1 ………… 马8进6?  金老师指出,这时应顺水推舟走马4进2,弃子的下法根本不成立。  2 炮_三平六 马6进5  3 仕六进五 马
期刊
十年磨剑,一朝引弓。水寒天迥,起舞临风。  三环宇宙队在当今网络象棋中,可以说是一支实力不凡的超级帮派,在创始人加兴三环、林医生,以及帮主含笑的率领下,宇宙群侠不仅在网络上纵横驰骋,在传统大赛里也锋芒毕露。“双雄”、“三英”、“四杰”、“五虎将”翻江倒海,各逞风流。时值岁末,小子不揣浅陋,妄评一二,如有冒犯,尚请海涵。    宇宙双雄    “小天王”赵鑫鑫:1998年出生,浙江温岭人。“天王”一
期刊
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储能器件的集成和小型化需要具有高面积比电容的柔性超级电容器。此外,超级电容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有较高的负载质量以实现更多能量存储。尽管MXene具有潜在的高比电容值,但大多数MXene及其复合材料电极的仍然处于“低”状态:低面积电容和/或低负载质量。这是因为工作过程中MXene的堆叠导致的离子迁移受到限制,或者引入MXene层间材料的理论容量有限。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MXene材料中的代表Ti3C2为基体,研究制备了高负载质量、高面积电容的电极材料。利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
文化凤城“顺德杯”象棋擂台赛自2007年10月份开赛以来反应强烈,从11月11日开始由顺德棋王李菁师徒守擂,更引起了省内外同行的关注。开赛以来江门、南海。汕头和顺德各镇众多棋手前来攻擂,广东电视台、《珠江商报》分别做了专访和报道,现选评三盘对局,以飨同好。    评注 言穆江大师  南海 洪家旋(先胜)顺德 李菁(擂主)  (2007年11月18日弈于“顺德杯”擂台赛第一轮)  五九炮过河车对屏风
期刊
镁及其合金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人体骨骼相近的弹性模量以及可降解特性,在人体硬组织植入物及心血管支架等医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镁的电极电位非常低,化学和电化学活性高,在人体内降解速率很快。快速生成的氢气不易扩散,容易对组织产生不利影响,并且降解速率过快也会影响植入物的机械支撑作用。镁较差的耐蚀性能极大地制约了其在生物医用领域乃至工业中的应用。因此,提高镁合金耐蚀性能对于镁合金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镁合金耐蚀性,本文通过合金化、热处理以及高应变速率轧制来优化合金耐蚀性能。合
信息能源的快速发展对导电浆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石墨烯等碳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子电导率,在绿色环保的水系导电浆料中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而在锂离子电池中磷酸铁锂(LFP)是导电性能较差的半导体材料,需要添加一定的导电剂以提高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本文以鳞片石墨和微晶石墨为原料,采用改良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将其与乙炔黑、碳纳米管复合制备多元纳米碳基导电浆料,并系统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多元浆料性
镁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和比模量高、阻尼性能好等优点,而添加合金化元素是改善镁合金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的主要手段。目前关于镁合金阻尼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新的镁合金体系、探索材料制备工艺(铸造、塑性加工)及热处理工艺与材料微观组织特征及阻尼性能之间的相关性,但尚未见有对比研究合金元素特性参量影响镁合金阻尼性能效应及机制方面的文献报道。本文以纯镁为参照,系统研究了加入量相同的四种合金元素X(X=Sn,Al,Ga,Zn)对Mg-1at%X合金阻尼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其作用机制。
  本文通过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