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r微合金化及时效处理对变形态Mg-4Zn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nydbw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具有优良的力学相容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可降解性能,使其享有“革命性的金属生物材料”的美称。但由于镁合金耐蚀性能较差,在人体环境中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导致材料过早失效。现今对镁合金应力腐蚀开裂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探究镁合金应力腐蚀开裂机理,提高其耐蚀性能和抗应力腐蚀开裂性能,对推进镁合金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极为必要。
  本文以高应变速率轧制态Mg-4Zn合金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Ca、Sr微合金化及时效处理对热轧态Mg-4Zn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抗应力腐蚀开裂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微量Sr对热轧态Mg-4Zn合金生物相容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研究了微量Ca、Sr对Mg-4Zn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Ca、Sr能细化铸态和热轧态Mg-4Zn合金的晶粒尺寸,使热轧态合金的晶粒细化至4μm以下,同时提高合金的组织均匀性。微量Ca、Sr能提高热轧态Mg-4Zn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其中Mg-4Zn-0.1Sr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优,屈服强度为201MPa,抗拉强度为285MPa,伸长率为31.9%。
  (2)研究了微量Ca、Sr对热轧态Mg-4Zn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a含量(≤0.3wt.%)的增加,热轧态合金的耐蚀性能先增强后减弱,其中热轧态Mg-4Zn-0.1Ca合金具有最佳的耐蚀性能,在Hank’s溶液中腐蚀速率为0.75mm/y,平衡电位为-1.55V,腐蚀电流密度为7.05μA/cm2。随着Sr含量(≤0.2wt.%)的增加,轧制态合金的耐蚀性能逐渐增强,其中热轧态Mg-4Zn-0.2Sr合金具有最佳的耐蚀性能,在Hank’s溶液中的腐蚀速率为0.68mm/y,平衡电位为-1.51V,腐蚀电流密度为6.14μA/cm2。
  (3)研究了微量Ca、Sr对热轧态Mg-4Zn合金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Ca、Sr能有效地改善热轧态合金的抗应力腐蚀性能,降低应力腐蚀敏感性指数(Iscc)。其中热轧态Mg-4Zn-0.2Sr合金具有最佳的抗应力腐蚀性能,其性能指标为:UTSinair=268MPa,εinair=33.5%;UTSinHank’s=195MPa,εinHank’s=7.2%;Iscc=0.41。
  (4)研究了时效处理对Mg-4Zn-xCa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态Mg-4Zn-xCa合金经过160℃/48h高温时效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时效态合金的耐蚀性能呈现先减弱后增强再减弱的趋势,但均比固溶态合金的耐蚀性能差。固溶态和热轧态Mg-4Zn-xCa合金经过不同温度(70-120℃)时效10h后,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合金的耐蚀性能先增强后减弱。
  (5)研究了微量Sr对热轧态Mg-4Zn合金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细胞培养前期,热轧态Mg-4Zn-0.1Sr合金与纯Mg、热轧态Mg-4Zn合金相比,具有更高的细胞增殖速率,细胞毒性等级为0或1级;并且Sr的添加可以促进早期细胞的生长,有利于细胞的粘附以及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传输。热轧态Mg-4Zn-ySr合金均未达到溶血率的使用要求,但是Sr的添加能有效地降低材料的溶血率。血小板在热轧态Mg-4Zn-ySr合金表面呈球形并且数量较少,表明轧制态合金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
其他文献
针对灰岩型金矿,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XRD、XRF、SEM和DSC等分析手段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确定了金矿的粒度组成、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以及金的赋存状态及嵌布特征等。随后对该金矿进行了硫代硫酸盐浸出实验,确定了该浸出金矿的最佳铜浓度、硫代硫酸盐浓度、氨水浓度、温度、初始pH值和浸出时间。为提高金的回收率,对该金矿分别进行氧化焙烧与微波焙烧,考察了微波焙烧温度和加热时间对金回收率的影响,并通过TG-DTA、SEM和XRD等分析手段解释了微波焙烧后,金回收率上升的原因。此外,本文还考察了金矿中游离碳对硫代硫
铁水是高炉生产的主要产品,在高炉炼铁工艺中,通常以铁水硅含量反映高炉炉缸的物理温度,简称炉温,把它作为冶炼过程控制的主要指标。由于铁水硅的控制与高炉冶炼过程的炉况稳定性、生产效率(利用系数)、能耗(比)和铁水质量之间关系密切,实践证明铁水硅偏差每降低0.1%,可增产4%,降低焦比4kg/tHM。因此,稳定并降低铁水硅偏差不仅对高炉提高产量降低消耗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是炼钢无渣或少渣技术等炼钢工艺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旨在国丰目前的原料条件下,通过对高炉冶炼过程各参数的控制,找出影响国丰3号高炉铁水硅偏差波动
本文概述了国丰5号高炉大修设备改造的革新。通过对工艺流程的梳理,并结合精益六西格玛方法进行关键因子筛选。利用Minitab软件对关键因子进行分析论证。然后对国丰原燃料、渣铁成分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生产现场数据及高炉日报表的数据整合,分析了煤比与高炉各项指标的变化关系,找出制约高炉煤比增加的因素。得出如下结论:
  (1)煤比与理论燃烧温度关系,国丰5高炉在140kg/tHM煤比以下时,理论温度随煤比的增加而提升;当煤比超过140kg/tHM后,则成反向变化。根据5号高炉现有冶炼情况,如要保证理论温度在
COREX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熔融还原炼铁工艺,它取消了烧结和炼焦环节,因而具有流程短、工序少、污染轻等优点,不依赖炼焦煤。COREX-3000搬至八一钢铁后,生产原料和布料模式发生改变,要有效地对实际生产进行调节,就必须掌握不同布料条件下的布料规律,为新环境下的COREX熔化气化炉布料操作提供指导。
  本文以COREX气化炉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考虑炉顶上的煤万向节布料器和DRI挡板布料器对布料结果的影响。完成以下工作:
  (1)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建立了煤布料过程炉料出储料仓模型、炉料沿中
5CrNiMo模具钢经常用于制造各种大、中型锻模以及各种工程构件和机械零件,因此其在性能上需要很高的强度和韧性。5CrNiMo模具钢在实际生产中如果高温-热加工不当很可能形成魏氏体组织,热处理后铁素体易堆积,这将导致高温奥氏体化过程中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质量分数分布不均匀,使其晶粒偏大且杂乱无规则,并在随后呈现较强的晶界遗传性和晶粒遗传性,从而恶化钢的性能。
  本实验在加压条件下采用低镁质量分数的镍镁合金作为金属镁加入的载体,以减弱Mg加入钢液后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而达到提高Mg收得率的效果。实验结果
K4169铸造高温合金与美国Inconel718合金成分基本相同,是以体心四方γ相和面心立方γ相沉淀强化的镍-铁基高温合金,在700℃以下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广泛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涡轮盘和叶片等高温合金结构铸件。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工业的飞速发展,对合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期望能够在更高温度下稳定工作。然而,杂质元素硫对K4169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产生很大影响。为了提高合金的使用性能,本文研究了硫元素对K4169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以及冶金脱硫的机理。
  首先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硫含量
大线能量焊接是船板钢焊接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控制是大线能量焊接需要解决的的核心问题,而氧化物冶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研究非金属夹杂物对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完善氧化物冶金理论和支撑氧化物冶金技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以FH40级船板钢作为依托钢种,在实验钢冶炼的基础上,经锻造、轧制和焊接制备了焊接试样,考察了Mg、Zr单独处理、Mg-Zr复合处理、焊接能量输入对焊接热影响区夹杂物的数量、成分与形貌,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控
本论文采用组合球离散元法数值模拟了一系列不同形貌(不同长高比,h/b)长方体颗粒的振动堆积致密化,并通过物理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了振动参数对长方体颗粒堆积致密化的影响,并在数值模拟中对初始堆积和致密堆积的宏观及各微观性能进行了定量表征。同时,对粒子堆积致密化的机理展开分析。
  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都是在圆柱容器中匀速倒入h/b=0.5的长方体颗粒,形成初始堆积结构,再施加不同的振动条件(振幅和振动频率)对其进行致密化,并研究振动参数对堆积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长方体颗粒的堆积密度随振幅或振
基于材料可饱和吸收效应实现脉冲激光的被动调制方式具有系统结构紧凑、调制过程快、成本低等优势,并且有潜力获得比声光或电光等主动调制方式更短的脉冲输出,因此被认为是超短脉冲激光器最为经济的实现方案。但目前商用的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存在工作带宽窄、响应速率慢等问题,而目前各类基于新型二维材料的可饱和吸收体则存在稳定性差、难以量产等难题。本论文提出采用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SPR)来增强非线性响应,并基于金属性氮化钛(TiN)这一高稳定性的氮化物纳米颗粒(NPs)的LSPR效应,实现了覆盖近红外波段1.0-2.0
7xxx系Al-Zn-Mg-(Cu)铝合金由于其高的比强度通常作为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以及轨道交通领域。合金从铸锭到实际的工业成品需要经过复杂的形变以及热处理工艺,来获得优异的综合性能。然而目前研究者们关于7xxx铝合金形变以及热处理对性能和微观结构影响的认识仍然存在诸多分歧,关键在于前人的研究只能从一些透射电镜(TEM)图像定性地分析合金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而建立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内在的定量关系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以此为出发点,本论文发展了一种基于三维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