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是基于微电影《逆》的创作过程,结合相关文艺理论和自身表演经验,从现实语境、故事情节和表演创作三方面入手,对本片中人物塑造的方法进行的系统化论述。首先以题材选择和主题立意为切入点,分析了现实语境中人物塑造的必要性:影视作品及其呈现的各色人物都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它们从本质上来讲都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中种种素材的解构和重塑,因而演员在塑造人物时,必须首先考虑到这个人物的社会性,这是人物能够被观众理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基于微电影《逆》的创作过程,结合相关文艺理论和自身表演经验,从现实语境、故事情节和表演创作三方面入手,对本片中人物塑造的方法进行的系统化论述。首先以题材选择和主题立意为切入点,分析了现实语境中人物塑造的必要性:影视作品及其呈现的各色人物都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它们从本质上来讲都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中种种素材的解构和重塑,因而演员在塑造人物时,必须首先考虑到这个人物的社会性,这是人物能够被观众理解和接纳的最基本的条件。本文随即又着眼于文本本身,对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联系进行了有机而系统地论述:人物的内在逻辑是其一切外部动作的根源,是演员表演与人物特质高度契合的关键;而人物的外在联系,则构成了人物关系、人物间矛盾冲突与事件间往复交替的一种动态平衡,优秀的故事往往有着富于变化的人物关系和饶有意味的利益纠葛。人物关系不断变化,矛盾冲突逐渐升级,剧情也就随之推进,动态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是故事良好推进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表演模式的思考、对表演方法的探索以及对表演内容的设计进行了论述,通过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两种表演模式的思考,以及对表演经验的归纳和总结,提出了“有设计的无痕迹表演方式”的新概念。本文深耕文本,深挖体会,层层递进,客观、理性地解读了作品,并试图将分析方法和分析流程逐一梳理明晰,总结出一套具有应用价值的人物塑造的方法论,最终帮助演员在表演层面完成对故事的二度创作。
其他文献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一直是我国乃至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但种类繁多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因其组成元素的特殊性、复杂性一直找不到共性的元素特点而无法通过立法加以保护。民间戏曲作为民间文学艺术中民间艺术的一个小小的分支,具体研究民间戏曲中各元素的著作权问题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研究也会有所裨益。当前理论和实务界并没有直接研究民间戏曲的资料,但可以通过民间音乐等与民间戏曲存在相同或者相似的民
工伤保险制度的确立可谓是人类工业文明史上极为璀璨的一笔,其对劳动者及其家属生存之保障、社会经济之持续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起步较晚,且发展尚未成熟,无论是工伤预防、工伤补偿还是工伤康复,都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迈入后工业时代,劳动者的工作环境逐步改善,其所面临的风险也与过去大不相同,陈旧的立法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相比,不免显得捉襟见肘。其中,工伤补偿作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
信息在现代社会变得极为重要,成为现代社会的新石油,引发了许多犯罪新形态。撞库打码行为即是一种新兴的犯罪方式。其又可具体分为撞库行为和打码行为。撞库行为是指利用事先已泄露的账号密码,通过计算机程序高频试错的方式批量登录目标网站,从而获得目标网站的账号密码。在频繁登录网站的同时涉及验证码的识别登录,而打码平台可批量地破解数以百万计的验证码,帮助撞库行为人实施犯罪。因此,“撞库”与“打码”相结合,构成网
《启蒙画报》诞生于甲午战败、庚子事变之后,正是政局动荡,国力孱弱之时,4亿百姓多为文盲。此时,启蒙思潮方兴未艾。吸收了西方先进文化的知识分子积极寻找出路,另辟蹊径,将中国的强盛与开启民智联系在一起,希望通过报纸传递科学文化,解放思想来唤醒愚昧无知的中国人民。《启蒙画报》通过儿童教育来开启民智。它的创办理念可以总结为一种“儿童——启蒙”观念,即办画报、启童智与爱国维新。它以儿童为主要对象,传递新知识
长期以来,我国用人单位主要以《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为依据对劳动者进行惩戒。2008年1月15日,《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被废止后,立法上就再也没有对用人单位是否享有惩戒权进行明文规定,只有部分相关内容分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从目前的国内立法上看,法律赋予了用人单位可以制定规章制度的权利,劳动者有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义务。然而立法在赋予用人单位权限的同时,对于如何限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敬谦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独特标志。而语言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敬谦文化突出体现在汉语敬谦语之中,因此敬谦语在日常交际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恰当得体地运用能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基于此,本文对对外汉语敬谦语的教学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阐述研究的意义,并说明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对汉语敬谦语进行本体研究,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生态环境的好坏决定着人类生活质量的高低,随着人口数量的日益增长,人们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各经济主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造成了经济秩序的混乱,为了提高竞争力而不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生产活动中产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出现的原因复杂,企业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产活动
唐代的扬州作为我国古代名城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由于各种原因,扬州在唐代一跃成为最具有影响力的城市之一,“扬一益二”被用来形容扬州在唐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对唐代扬州城的研究我们发现城市的发展和繁荣都是有迹可循的,扬州的社会生活可以通过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表现出来,在扬州这座城市辉煌灿烂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管中窥得一些内在的原因。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本文之“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
信用卡诈骗犯罪在金融犯罪案件中所占比例偏高,而在几种不同类型的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案件中又以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为犯罪多发类型。2018“两高”司法解释的颁布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有了更加清晰准确的规定,故而对该罪的相关问题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入手,以期对司法实践中的争议问题提供解决路径。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文章第一部分涉及到非法占有目的认
人们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掠夺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启示学者们用生态的眼光看待问题。与生态有关的交叉学科应运而生,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待语言的生态语言学属于其中之一。生态话语分析是生态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路径。在生态话语分析中,有益性话语给人以和谐的、生态的思想,属于自然诗歌的田园诗就属于有益性话语。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创始人是东晋诗人陶渊明。本文基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三大元功能理论,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