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0年以来,我国对企业经营者的薪酬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由于受到政策环境、企业内部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激励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高速发展的中小企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主力军,但是也出现了制约其发展的许多问题,加剧了“委托——代理”矛盾,导致中小企业发展缺乏内在动力。国外实践证明,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将使经营者的利益与股东的长期利益保持一致,从而避免了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和“道德风险”。因此,建立完善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加入WTO后“二次创业”的重要环节。
论文在对国内外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实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我国中小企业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设计研究。论文首先对股票期权激励制度进行概述,阐述股票期权的概念、种类以及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及其理论基础:接着,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社会地位和作用,以及实施股票期权面临的障碍,总结国内外的实践对中小企业实行这一制度的启示。然后分析了股票期权的内外基础及设计原则,并重点进行了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设计研究。
最后针对已存在的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的弊端,借鉴成熟的西方经验,通过对不同处理方法的讨论来探寻我国股票期权有关会计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在我国实行股票期权的过程中采用公允价值法来进行会计处理较为恰当,并对其加以分析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