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表达及机制研究

来源 :承德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886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4,FGF4)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以及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血清FGF4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连续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0例作为实验组,收集同期于本院体检科完成体检的健康人群99例作为对照组,统计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临床资料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尿酸(Uric acid,UA)、肌酐(Creatinine,Cre)、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等检验信息。实验组的严重程度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3分的作为轻型卒中组(n=102),将NIHSS评分>3分作为非轻型脑卒中组(n=38);预后情况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2分的作为预后良好组(n=108),将m 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组(n=3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FGF4的表达水平,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轻型卒中组和非轻型卒中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实验组患者神经系统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预后(m RS评分)情况与其急性期血清FGF4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探讨血清FGF4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及预后预测。并观察血清FGF4水平与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之间的关系。分析探索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结果:1.急性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尿酸、血清FGF4、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8、20.949、Z=-2.745,P<0.05);且研究对象是否吸烟、有无高血压病、男女性别之间比较发生脑梗死的风险不同(χ2=8.612、5.338、9.7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总体数据男女性别检测FGF4水平,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Z=-1.761,P>0.05);比较FGF4在实验组男性与女性患者血清含量,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也是(t=0.713、0.901,P>0.05)。3.脑卒中非轻型患者血清FGF4水平高于轻型卒中患者(t=7.91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实验组血清FGF4在预后良好组的表达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t=7.79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患者FGF4水平与NIHSS评分、m RS评分都存在正性相关关系(rs分别为0.728、0.597,P<0.00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显示FGF4水平在ACI诊断和预后的评估依次为曲线下面积为0.970、0.887,最佳截断值193.43pg/ml、276.38pg/ml,敏感度95.7%、84.4%,特异度90.9%、88.0%。6.以Hb A1c、血脂、Hcy指标为因变量,分析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之间FGF4血清水平无显著差异(Z=-0.413,P>0.05)。血清FGF4在血脂异常组(高TC组、高TG组、高LDL-C组、低HDL-C组)的含量与非血脂异常组相比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2、-1.301、-0.128、-0.438,P均>0.05)。受试者HHcy与正常Hcy对比血清FGF4水平,也无统计学意义(Z=-1.629,P>0.05)。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FGF4与Hcy呈正相关(rs=0.144,P=0.02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及血清FGF4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血清FGF4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高表达,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ACI严重程度及预后等级呈正相关,提示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病理机制。2.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FGF4与Hcy水平存在相关关系,且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1、评价中风阳闭证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为中风阳闭证的辨证提供客观化证据。2、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风阳闭证后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提示醒脑静注射液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达到治疗中风阳闭证的效果,为拓展中风阳闭证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选取36例健康人,36例因中风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且符合中医中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伴随着相互的动量交换,是光力产生的内在原因。一般来说,光力相对较小(~p N),却可在微纳尺度表现得非常显著。亚波长光纤由于其优异的导波特性、质量轻便、
本研究基于图像处理技术,采集和分析40倍显微镜下凝血实验的动态变化信息,获取各实验组中细胞成团率和融合率,从而在微观角度探索凝集素对血液凝集相关规律变化的影响。主要工作如下:1.凝集素血液凝集原理微观设计。通过对比现有凝集素的血液凝集监测方法,从微观角度提出新的基于显微镜的凝集监测方法和凝血实验设计,并以每180秒取一副图像的速率采集显微镜下血液凝集的动态变化信息。2.血液凝集动态变化信息处理。首
在世界文学界享有颇高声誉的著名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1931-2019)于1993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性作家。纵观莫里森的文学生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防治疾病、保障生命健康与安全的特性。药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进一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在药品安全领域中,药品流通贯穿
背景及目的:T1b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转移、复发风险不容忽视。在多个癌种的研究表明,脉管侵犯的存在与否和其量化分级、肿瘤出芽、肿瘤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间质反应分级和肿瘤浸润模式与肿瘤的转移、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依据普通HE切片判定脉管侵犯及肿瘤出芽主观性强、敏感性低。有研究显示,免疫组化联合弹力纤维染色有助于脉管侵犯的识别;免疫组化也能提高肿瘤出芽的识别率,但在T1b期ESCC中缺乏
身份和身份建构一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言语交际过程中动态的身份建构,但大多聚焦于机构话语,如教师、医生、节目主持人等的话语研究,而对社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临床安全性,为进一步拓展桂枝茯苓丸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按照我院脑病科制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路径进行常规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中药汤剂“桂枝茯苓丸加味”口服或鼻饲。两组均以14天为治疗周期。对两
目的:研究晚期结直肠癌(mCRC)贝伐珠单抗联合不同一线化疗方案的疗效,并比较KRAS和BRAF基因突变型与野生型、不同原发肿瘤部位、不同治疗情况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探讨KRAS和BRAF基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已行KRAS基因和BRAF基因检测符合入组条件的mCRC患者216例,按照医师自选方案给予一线化疗(FOLFOX/XELOX或FOLFIRI/XELIRI)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方案。诱导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日益进步,国家之间的交流逐渐加深。各国医学技术的提升带来了中外医学领域愈加频繁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医学类文献的翻译则具有跨语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