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b期食管鳞状细胞癌转移及预后相关临床病理指标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R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T1b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转移、复发风险不容忽视。在多个癌种的研究表明,脉管侵犯的存在与否和其量化分级、肿瘤出芽、肿瘤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间质反应分级和肿瘤浸润模式与肿瘤的转移、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依据普通HE切片判定脉管侵犯及肿瘤出芽主观性强、敏感性低。有研究显示,免疫组化联合弹力纤维染色有助于脉管侵犯的识别;免疫组化也能提高肿瘤出芽的识别率,但在T1b期ESCC中缺乏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拟分析上述因素与T1b期ESCC转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0年2月-2004年1月有完整病理资料、临床资料的158例T1b期ESCC根治性手术切除病例,调阅患者全部存档切片进行复阅,选取其所有浸润性癌蜡块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弹力纤维+AE1/AE3双染色、CD31+AE1/AE3及D2-40+AE1/AE3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后进行脉管侵犯、肿瘤出芽、肿瘤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间质反应(DR)分级、肿瘤浸润模式(INF)的判读,并测量肿瘤厚度、黏膜下浸润深度及最大浸润灶最大径,整理患者其它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位置、大体分型、淋巴结转移(LNM)等及随访资料,分析临床病理指标与患者转移、预后的关系。结果:158例患者中弹力纤维显示的静脉侵犯(E-VI)阳性率69%(109/158)高于 HE 显示的血管侵犯(HE-VI)阳性率 3.8%(6/158)(P=0.221);CD31+AE1/AE3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的血管侵犯(CD31-VI)阳性率25.3%(40/158),显著高于HE-VI阳性率3.8%(6/158)(P=0.001);D2-40+AE1/AE3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的淋巴管侵犯(D2-40-LI)阳性率49.4%(78/158),显著高于HE染色显示的淋巴管侵犯(HE-LI)阳性率 22.8%(36/158)(P<0.001)。癌旁 D2-40-LI、D2-40-LI≥4与同时性LNM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2-40-LI≥4是同时性 LNM 的独立预测因素(OR=2.319,95%CI=1.471-3.655,P=0.001)。CD31-VI、D2-40-LI是患者异时性远处转移(DM)的预测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2-40-LI是患者异时性DM的独立预测因素(HR=5.187,95%CI=1.801-14.940,P=0.002)。单因素 COX 回归分析显示 E-VI、CD31-VI、D2-40-LI、肿瘤位置(上段)是患者无复发生存(RFS)、总生存(OS)的不良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显示 E-VI(HR=2.524,95%CI=1.224-5.202,P=0.012)、CD31-VI(HR=2.235,95%CI=1.291-3.869,P=0.004)、D2-40-LI(HR=1.785,95%CI=1.035-2.985,P=0.037)、肿瘤位于上段(HR=2.474,95%CI=1.372-4.462,P=0.003)是患者 RFS 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E-VI(HR=2.681,95%CI=1.179-6.096,P=0.019)、LNM(HR=1.960,95%CI=1.082-3.551,P=0.026)、肿瘤位于上段(HR=2.626,95%CI=1.382-4.991,P=0.003)是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经AE1/AE3免疫组化染色评估的肿瘤出芽(TB)阳性者有151例(95.6%),经标准化后,TB(0.785mm2)最大值为60,平均值为11,TB≥15/0.785mm2与T1b期ESCC患者的同时性LNM显著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15是同时性 LNM 的独立预测因素(OR=4.017,95%CI=1.812-8.904,P<0.001)。TB≥15的患者复发风险高于TB<15的患者,TB≥15的患者OS低于TB<15的患者,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61)。158例T1b期ESCC患者的DR分级中成熟间质者有39例(24.7%),中等成熟间质者有16例(10.1%),不成熟间质者有103例(65.2%),肿瘤DR与患者同时性LNM、异时性DM、RFS、OS无显著相关(P>0.05)。158例患者INF分类中INFa/b者共119例(75.3%),INFc者有39例(24.7%),INF与患者同时性LNM、异时性DM、RFS、OS无显著相关(P>0.05)。肿瘤厚度≥3000μm、黏膜下浸润深度≥200(μm、最大浸润灶最大径≥2cm与患者同时性LNM、异时性DM、RFS、OS均不相关(P>0.05)。结论:1.弹力纤维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显著提高T1b期ESCC脉管侵犯的检出率,推荐常规进行弹力纤维染色及CD31、D2-40免疫组化染色,尤其是对于无法获得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内镜下切除标本。2.判定过程中应同时注意脉管侵犯位置及数量,癌旁D2-40-LI、D2-40-LI≥4与同时性LNM显著相关,D240-LI≥4是同时性LNM独立预测因素。3.D2-40-LI是患者异时性DM的独立预测因素。4.E-VI、CD31-VI、D2-40-LI、肿瘤位于上段是患者R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E-VI、LNM、肿瘤位于上段是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5.基于AE1/AE3免疫组化染色识别的TB≥15/0.785mm2与T1b期ESCC的同时性LNM显著相关。这些研究结果有利于今后对T1b期ESCC患者转移和预后的精准诊断,指导精准治疗。目的:分析T1b期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SCC)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转移和预后特征)以及免疫组化表达特征。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自1990年1月-2018年10月诊断为T1b期食管BSCC的所有病例,复阅HE切片,整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课题组前期研究的T1 b期食管普通型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病例,对B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转移、预后特征进行分析。挑选蜡块制作组织芯片,进行 AE1/AE3、CK14、CK5/6、CK34β E12、Vimentin、CD117、MYB、CD56、Syn、CgA、Calponin、SMA、P40、P53、Ki-67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各抗体在BSCC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在诊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102例T1b期食管BSCC患者中,男性87例,女性15例,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年龄≥60岁者60例,<60岁者42例。相比普通型SCC,BSCC更易发生于老年男性患者。BSCC患者脉管侵犯率(17.8%)、淋巴结转移率(22.5%)略低于普通型SCC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6、0.555)。102例T1b期食管BSCC患者,失访4例,98例T1b期BSCC患者随访时间为3-18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9.17个月,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和65.1%,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10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6.3%和60.5%,其中有31例患者(31.6%)在3-150月发生复发,复发中位时间为15月,有19例患者(19.4%)在3-42月发生异时性远处转移(distantmetastasis,DM),DM中位时间为24月。生存分析显示BSCC患者无复发生存(RFS)、总生存(OS)与普通型SCC患者无显著差异(P=0.286、0.719),但BSCC患者无远处转移生存显著低于普通型SCC患者(P<0.001)。BSCC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40阳性率95.8%,中-强阳性率为84.2%,细胞角蛋白AE1/AE3、CK14、CK34β E12、CK5/6均可出现阴性表达的情况,神经内分泌标记呈弱-中阳性表达,CD56表达阳性率为32.6%,Syn为13.7%,CgA为8.5%,肌源性标记物Calponin 阳性率为 10.6%,SMA 阳性率为 12.7%,CD117 阳性率(60%)。MYB蛋白在BSCC为细胞质阳性,阳性率32.6%,不出现细胞核弥漫强阳性表达,而作为对照的食管腺样囊性癌活检组织为细胞核弥漫的强阳性表达。P53弥漫强阳性者占43.2%,完全阴性者占37.9%。BSCC的Ki-67增殖指数高,≥50%者占77.9%,<50%者占 22.1%。结论:T1b期食管BSCC好发于老年男性患者,其预后与普通型SCC患者无显著差异,但患者无远处转移生存显著低于普通型SCC患者。BSCC可表达肌上皮标记和神经内分泌标记,CD117在BSCC中的阳性率较高,当肿瘤表现为筛状结构与腺样囊性癌鉴别困难时,腺样囊性癌MYB蛋白的核弥漫强阳性表达可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前列腺根治术后病理相较穿刺活检病理ISUP分级升级事件发生频率及分布规律,并从患者术前相关信息中找出与术后病理ISUP升级相关的因素。研究方法:通过研究本研究中心2012-2018年间的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患者的相关信息,研究根治术后病理ISUP分级升级事件发生的频率及分布特征。单因素分析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用于筛查术前相关因素,以评估术后病理ISUP分级升级的可能性。根据这些术前相关因
近年来,随着观众对观影需求的增加以及投资者对未来中国电影产业的持续看好,影院投资公司对旗下影院的投资开始大幅扩张。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609.76亿元,观影人数从2010年的2.9亿人增加到2018年的17.2亿人。迅速增长的票房收入刺激了影视业的蓬勃发展,各大影视文化公司纷纷开始扩大影院的建设,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我国影视文化公司大多数为非上市公司,且IPO排队时间较长;用发行债券的
目的:目前特发性膜性肾病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预后差异较大,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指南推荐激素联合口服环磷酰胺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但目前很多专家及治疗中心采用口服激素联合静点环磷酰胺。本文观察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静点环磷酰胺或口服环磷酰胺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盛京医院南湖院区并
本文研究的是楚剧现代戏《向警予》对楚剧文化、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创新。《向警予》是楚剧现代戏的一部新作,这部戏是一部描写历史人物的革命题材正剧,但是却将楚剧一贯以来的
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国家间各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同时也导致了科普类文献诸多汉译作品的出现,而铁路应用软件类文本的汉译就是其中之一。铁路应用软件类文本的汉译属于科技文本翻译。科技文本的翻译旨在传递信息,聚焦于内容而非形式,而这也是铁路应用软件类文本汉译的标准之一。在翻译过程中,一种语言被转化为另一种语言,而准确地传递源文本内容至关重要,翻译科技文本时更应如此。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且其具有本身的语
【目的】1、评价中风阳闭证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为中风阳闭证的辨证提供客观化证据。2、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风阳闭证后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提示醒脑静注射液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达到治疗中风阳闭证的效果,为拓展中风阳闭证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选取36例健康人,36例因中风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且符合中医中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伴随着相互的动量交换,是光力产生的内在原因。一般来说,光力相对较小(~p N),却可在微纳尺度表现得非常显著。亚波长光纤由于其优异的导波特性、质量轻便、
本研究基于图像处理技术,采集和分析40倍显微镜下凝血实验的动态变化信息,获取各实验组中细胞成团率和融合率,从而在微观角度探索凝集素对血液凝集相关规律变化的影响。主要工作如下:1.凝集素血液凝集原理微观设计。通过对比现有凝集素的血液凝集监测方法,从微观角度提出新的基于显微镜的凝集监测方法和凝血实验设计,并以每180秒取一副图像的速率采集显微镜下血液凝集的动态变化信息。2.血液凝集动态变化信息处理。首
在世界文学界享有颇高声誉的著名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1931-2019)于1993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性作家。纵观莫里森的文学生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防治疾病、保障生命健康与安全的特性。药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进一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在药品安全领域中,药品流通贯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