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中医证型的关系;hs-CRP与UAP临床危险度的关系;并进一步观察化痰方对hs-CRP及炎症的干预作用,初步讨论化痰中药治疗UAP的可能机制。 资料和方法:1、选择符合诊断的UAP患者101例,按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及血瘀证辨证标准进行分型,证型分布:气滞血瘀证19例,痰热血瘀证23例,痰浊血瘀证21例,气虚血瘀证20例,阴虚血瘀证18例。正常对照组25例。2、对UAP进行临床危险度分层。3、选择符合痰证(痰热血瘀、痰浊血瘀)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阿斯匹林、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使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方。检测两组治疗前后hs-CRP、TC、TG、LDL-C、HDL-C、FIB的改变,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4、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浆hs-CRP水平。5、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比较检测数据的两组均数,三组以上样本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 结果:1、UAP患者血浆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1)UAP患者血浆hs-CRP水平为5.43±3.55m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35±1.21 mg/L)(P<0.01),按UAP临床危险度分层,血浆hs-CRP水平无论在低危组(2.47±1.30 mg/L)、中危组(5.51±3.27 mg/L)和高危组(8.96±2.61 m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中危组和高危组均显著高于低危组(均P<0.01),高危组显著高于中危组(P<0.01)。 (2)按UAP不同临床危险度分层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显示:在UAP低危组中,气滞血瘀证组(52.63%)和气虚血瘀证组(70%)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均P<0.01);中危组中,除阴虚血瘀证组外,痰浊血瘀证组(71.34%)比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