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aridad Ⅳ社区(墨西哥)的城市生活品质的评估方法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cock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速增长的城市化率让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使用到现代的设施和基础工程。即便如此,低收入社区的居民似乎仍旧在某种程度上经历着物质上、社会上或经济上权利被剥夺的情况。近年来,城市生活质量这个词汇在各类研究中被讨论,这是对这些权利剥夺的现状所作出的回应,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出现。城市生活质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有关物质财富的函数。通过分析一系列包括社会文化、劳动力市场压力、经济发展、环保卫生和社区安全等因素,城市生活质量可以更充分的反应居民的满意度。由此原因以及很多其他原因,对于减少区域间、社会间以及等级上的不平等而言,城市生活质量都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维度,也是维持城市和人类发展的一项工具。与普遍认知相反,墨西哥并非一个中产阶级国度。实际上,在这个国家中,有59.1%的人口都被归入为低等社会等级(35%的人属于下层社会,25%的人属于穷忙族)。为了理解低等社会等级的人群,本研究分析了 Solidaridad Etapa Ⅳ这个低收入的正式社区,其位于墨西哥Hermosillo市。出于可行性的原因,本研究并未涵盖城市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三个方面,这个三个方面都与城市的生活满意度有关:物质层面、经济层面和社交层面。本项研究存在两个中心目标。一个目标是开发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可以通过分析相关指标以及使用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方法来提供一个能够代表这个城市中生活质量的数值。另外一个目标是通过使用半结构化的采访以及调研来使用上述方法,以便分析低收入社区内现有社会空间的特征,并检测出存在严重赤字的区域,这些情况应该与贫困社区居民的感受一致,由此得到被采访人生活质量的准确值。目前,墨西哥国内与城市生活质量有关的可以利用的信息是分散而且破碎的,这些信息存在于大量的政府和私人机构中,对于需要分析的不同维度,这些机构只拥有部分的数据。而且存在一种趋势,即某一类权威机构仅仅会对某一个领域的数据进行管理(水务、卫生、运输、能源等),这就导致无法对数据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准确的研究也就无从谈起,这样也就不可能得出针对不平衡和不平等情况的精确解决方案。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本项工作旨在创造一种方法论,用来搭建一系列指标,通过搭建城市生活质量指数,并与先前在本领域内的学术工作相结合(尤其是德国Leva在2005在阿根廷进行的城市生活质量研究)这些指标可以被用来衡量墨西哥国内城市的生活质量。本项研究描述了相关数学模型的形成,这个模型考虑了城市服务、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变量以及回复者的意见,用于开发出一套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本项研究的第二部分是基于2017年间进行的实地调查。作为一个观察性、横向性、前瞻性和描述性的研究,本项研究工作将接受定量和定性方法的支持。与社会人口学二次数据分析有关的技术也对此研究有所贡献。二次数据收集自IMPLAN(城市规划研究院)中的INEGI研究院以及CIDUE(基础设施协调、城市发展和生态)以及SIDUR(基础设施和城市发展秘书处)所做的官方人口普查和生活情况调查,上述这些组织都是管辖Hermosillo城市规划的官方机构。其他收集的材料取自非亲身参与的观察,这些观察与调研数据以及40次面对面半结构化的针对Solidaridad Etapa Ⅳ社区居民的采访有关,这个社区的历史已经有18年了。此项调查基于先前2014年的一份由Sonora大学社会工作部开展的问卷。根据半结构化采访所得到的的结果,本项研究显示,客观而言,Solidaridad Etapa Ⅳ社区的居民对于公共安全、照明设施的缺乏以及收入不足以应付日常开支的窘境表现出不满。这三个因素与参与者对于其生活质量和周围环境打分的高低是成正比的。对于这些社区中城市生活的评估和评价都是相关联的,因为其凸显了低收入社区由于权力受限而无法享受到家政服务以及基础设施的便利、缺少赚钱机会以及社会层面上的撕裂而对生活产生的不满。本项研究对于被研究社区的发展壮大或许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意识到他们生活上的弱势和感受能够迫使参与调查者去寻找妥善的解决方案。另外,本调查也许能够影响公共政策,因为当地的权威机构、政策制定者或者参与城市景观规划的其他各方,在制定可持续的住房政策的时候,都能够使用到这些调查结果。例如,目前当地的行政机构已经执行了铺设主路的计划,并维持一个家庭暴力处理中心的运营,这些都是与社区需要相契合的。尽管如此,评估结果显示接受采访的人更注重防范偷窃的政策和公共照明设施。此项情况是政府机构的所作所为与人们实际需要之间存在偏差的证明。具备一个明确定义的城市生活指数不仅能够对一个社区或城市的当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其也可以被用来作为一个与其他城市进行比较的参考点,还可以被用作一个检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的方法。此方法也可以作为一个平台,用来识别哪些区域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更具针对性的研究。
其他文献
静钻根植竹节桩作为一种新型桩基形式,在长三角软土地区有了一定的工程应用。目前对于静钻根植竹节桩的静力承载特性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然而对于该桩型的动力特性研究较为缺乏,难以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本文通过理论推导、现场低应变动力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静钻根植竹节桩的竖向动力特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考虑到桩芯水泥土与桩身的较强粘结性,提出桩内侧虚土桩模型模拟
滨海地区广泛存在的软弱土以及疏浚工程和吹填工程产生的疏浚土和吹填土,通常具有高含水率、高压缩性、低渗透性以及低抗剪强度的特性。在对其进行工程应用之前通常需要进行前置处理,采用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往往耗时较长且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电渗法加固软土地基,其排水效率与土中孔径大小无关且不易造成地基失稳,被认为是处理高含水率、低渗透性的软土地基较为高效的方法,但其加固机理尚不明确、理论预测值与实际值至今存在较大
针对海相软黏土地区软土层分布深厚、地基沉降特性复杂、工后变形具强流变性和应力历史依存性等特点,本文基于岩土体粘弹塑性概念,引入等时线理论模型,借助解析、半解析等手段,对不同加载形式下的海相软黏土渗流、固结、长期变形、应变率相关性、应力松弛等过程和特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开展对中国宁波滨海软黏土、澳大利亚西北海湾海洋软黏土等海相黏土的系统性室内试验研究,验证了本文的理论和模拟结果。具体工作如下:(1)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高填方边坡工程的建设迅速发展,地震作为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给高填方边坡工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危害。诸多高填方边坡具有填方高、夹有软弱土层、场区地震烈度大的特点,高填方边坡的地震响应和灾变规律是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高填方边坡的建设缺乏明确的技术规范指导,面临诸多挑战。超重力振动台物理模拟是研究土工构筑物地震灾变的重要手段,但现有设备模拟高填方边坡动力响应
大数据检查是行政机关为监督检查行政相对人是否依法从事生产、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对已掌握的海量数据挖掘分析,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处置的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检查方式,对其的规范必要性既来源于技术层面,也来源于法律价值层面。技术上,"数据原料"的供给是否达标和模型建构的逻辑演绎是否经得起检验都存有疑问。法律价值上,大数据检查大幅压缩了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权利,其构成的全面监控、深度人格画像、责任承担异化有
综合执法改革试点以来已经历三个阶段,目前正处在整合审批服务执法资源下沉街道乡镇阶段。基于基层调研梳理综合执法改革中遇到的职责边界不清、集中处罚事项过多、"小马拉大车"、案件移交不到位、查处取证难、配合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矛盾和问题,推出优先采取配合大部门制改革的部门领域内综合执法为主要路径的改革建议,提出综合执法行政处罚职权划转应遵循依法划转、管理权与行政处罚权相统一、执法高效、有限集中等原则,集中与
弧齿锥齿轮在啮合过程中会产生啮合冲击、振动和噪声。对齿轮进行动力学分析,探讨惯性载荷、主动轮转速、加速时间等因素的改变对齿轮的啮合特性带来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的结果获得齿轮齿面的接触力和齿轮角速度变化曲线图,以此来确定齿轮啮合特性。结果表明:惯性载荷、主轮转速及主轮加速时间会影响齿轮的传动特性,影响其工作效率,试验输出的变化曲线波动频率较小,能较好地模拟齿轮的啮合过程,得出的数据更具有价值。
海底管道是海上油气开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土相互作用机制是管道可控屈曲设计的关键,需准确预测土体的侧向阻力以保证管道按预定模式发生屈曲。本文采用连续极限分析法(SLA)系统地分析了管道在施工和服役过程中海床地基的极端大变形及管土相互作用,提出了管道动态安装埋深、水平向位移过程中地基抗力等分析模型,最终探讨了深海管道管土相互作用分析流程及侧向屈曲安全防控措施。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考虑土
对于任何一个实际工程结构,由于受各种环境荷载和使用荷载的作用,从投入使用开始就面临着损伤累积的问题,随着动静荷载的长期效应、长久的环境侵蚀,结构损伤会日益严重,为保证结构在服役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对结构进行有效的损伤识别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较为全面的回顾了基于结构振动的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采用传递熵理论对工程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识别,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两个不同位置
一、联系生活,认识小虾师:(出示"小虾"剪影)小朋友们,今天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细细观察它的特征,猜猜它是谁?生:小虾。师:对啦!它可是今天这堂课的主角,让我们把它的名字写到黑板上。(板书课题)师:生活中你肯定见过它,咱们先来聊一聊,你见到的小虾是什么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