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显示技术中空穴传输层对其显示特性影响的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lw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有机电致发光(OLED)具有起动电压低、发光效率较高、发光亮度高、厚度薄而且弯曲性能比较好等诸多优势,世界各国针对OLED显示技术的研究工作进展很快,它的快速发展无论对显示技术领域还是在商业领域的影响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现在OLED主要应用除了作为显示器件外,还经常作为一种固体光源,用作显示器、仪器仪表盘的背光源,与传统的显示方式相比,它的应用前景是非常诱人的。但OLED作为一项正在发展的新技术,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诸如对载流子输运机理的认识、器件稳定性、发光亮度、效率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其还难以在大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当前,包括美国Kodak、英国CDT、日本NEC、韩国三星SDI,以及台湾和大陆的很多相关科研工作者正在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研究工作,一旦这些问题得到大的突破,必然会使OLED在民用及军事等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现在技术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到OLED显示技术的前景将是无限美好的。 本文从对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展状况的介绍入手,对这种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材料的选择等进行了简单介绍。考虑到对有机膜层内部载流子输运机制的深入理解将会对OLED器件结构的优化,最终对器件稳定性等性能的改进方面会产生深刻影响,但是目前人们对有机膜层内部载流子输运机制的理解还局限于化学知识的范畴,从物理学的角度上还没有达到一个透彻和统一的认识,这样就给OLED器件光电等物理特性的分析研究带来极大不便,因此本文尝试着从物理学上找到一个能够把OLED器件的内部载流子输运机制和外部光电等物理特性有机联系起来的方法,从而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创造条件。在本文中,以对有机膜层载流子输运机制的分析为重点,首次利用半导体物理的相关知识,对空穴传输层厚度变化引起器件显示特性改变的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为了检验该分析方法的正确性,本人在对有机电致发光技术经典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ITO/NPB/Alq3/LiF/Al结构、不同NPB厚度的OLED显示器件,并对所制作器件的显示特性进行了实验测量,然后把本文作出的理论分析结果和实验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本文采用半导体物理分析方法预测的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和实验结果吻合的很好,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用半导体物理中十分成熟的理论来理解有机膜层载流子的输运机理,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原先从化学角度对有机层内部输运机制进行理解而由物理特性对器件外特性进行表征的矛盾,并会对以后OLED器件结构的优化、性能的改善等研究工作起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超出一定范围后呈现出来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的差异,本文也做了有益的分析和探讨,推测这种差异可能源于有机膜层中载流子输运机制中的跃迁概率与膜层厚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所导致。 有机电致发光作为一种新技术,必然还存在许多不被人们完全掌握的内在规律。作为一次有益的尝试,本文首次提出的分析方法虽然距离对有机膜层的膜厚对器件显示特性产生影响的全面系统的认识还有一定差距,所采集到的实验数据还不十分充分,但是却为以后更深一步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利用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和系统性,使系统中的任务管理更加方便和优化;利用TCP/IP构建的以太网络使不同保护系统数据的分析、存储、显示以及保护系统间的信息传递都可以通过以
虹膜识别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是依靠人体某些具有稳定性和唯一性的特征来识别身份的技术,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虹膜位于瞳孔和巩膜之间,呈圆盘状,而且
随着石油资源日益缺乏,并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纯电动汽车虽然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受限于技术和成本问题,在现阶段很难
本论文旨在深入理解模糊控制器的本质特性从而有利于全面、深入的分析、设计模糊控制系统。在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在模糊控制器数学特性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论文认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