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知识传播的主场地,课堂实施的情况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低效的课堂不仅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也严重阻碍了课堂改革的发展。虽然课堂教学有效性已不再是新名词,对此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在评价标准的研究上,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主要采取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从教师教的有效性和学生学的有效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初步确立如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1)教师教的有效性评价标准:教师素质的有效性标准:有效课堂的实施,根本在于教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基本的教师素质是必须具备的。所谓的教师素质又称为“教师专业素质”,是指能顺利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学生发展的有效性标准:教师最大的使命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更好地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标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质上就是看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评定教学效果是否有效主要从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进行考证。(2)学生学的有效性评价标准: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标准: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判断学生参与的有效性主要从学生的行为、思想、效果三个维度上进行评定。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标准: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研究学习方式的有效性主要从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两个维度上进行评定。学习效果的有效性标准:学习效果的考察,通常是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这是最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学生学习效果的好与坏,是最能够反映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项因素。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本研究中尚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样本容量较少、未确定各指标权重等),所有的不足都有待今后深入学习,作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