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核电站外围环境耕作土和非耕作土中氚浓度的分布及种类研究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r349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发展的越来越快速,作为环境辐射监测的关键核素之一的氚(3H,T),也会随着核电站的发展,不断地被释放到环境中,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释放到环境中的氚,一部分会通过干湿沉降进入土壤,在土壤中经过迁移转化,直接或间接对人类造成潜在危害,为了了解核设施氚气态释放后在陆生生态环境中的行为,同时为环境中氚浓度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有必要探究核电站氚气态释放后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分布特征。本研究以秦山核电站外围环境土壤为研究对象,于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主导风向不同距离选取5个采样点(秦联、钟家桥、严家桥、西张门、澉浦),分别于2018年1月、7月、9月和12月采集不同深度层(0-2cm、0-5cm、5-10cm、10-15cm、15-20cm、20-25cm)的耕作土和非耕作土土壤样。分别对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氚化水(HTO)和有机氚(OBT)含量的分布及其比值、土壤中氚的种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除秦联外,其他采样点的耕作土含水量要高于非耕作土含水量。非耕作土含水量范围为15.53%-18.97%;耕作土含水量范围为16.04%-21.35%,两者含水量最高点均出现在0-5cm(包含0-2cm),有着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规律,9月份是含水量最低的月份。(2)非耕作土的有机质含量总体高于耕作土的有机质含量。非耕作土有机质含量范围为1.9%—5.2%;耕作土有机质含量范围为2.0%—4.3%。两种土样有机质含量均在0-2cm和0-5cm最高,有着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规律。(3)非耕作土HTO活度浓度与耕作土的平均比值为1.17,非耕作土稍高于耕作土,差异不大。耕作土和非耕作土HTO活度浓度具有深度、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不同深度上,耕作土和非耕作土HTO活度浓度1、7和9月份随深度增加而下降,12月份随深度增加而增加,7、9月份最高值在0-10cm,1、12月份最高值10-25cm。不同采样点上,随采样点离释放源的距离增加而降低。不同采样时间上,耕作土和非耕作土HTO活度浓度随着采样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HTO与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不大。(4)非耕作土OBT活度浓度与耕作土的平均比值为1.15,非耕作土稍高于耕作土,差异不大。耕作土和非耕作土OBT活度浓度具有深度、时间分布规律,而在空间分布上规律性不强。不同深度上,耕作土和非耕作土OBT活度浓度均随深度呈现下降趋势,最高值一般出现在0-2cm和0-5cm。不同采样时间上,耕作土和非耕作土OBT活度浓度随采样时间推移呈现下降的趋势。OBT与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也不大。(5)秦山核电站外围环境5个采样点非耕作土OBT/HTO比值范围为0.53-2.6,平均值为1.54;耕作土OBT/HTO比值范围为0.65-2.17,平均值为1.46。去掉几个异常值后,非耕作土OBT/HTO比值平均值为1.01;耕作土OBT/HTO比值平均值为0.79,两者平均值为0.9。OBT/HTO比值具有深度规律,1、9月份随深度而上升,7、12月份随深度而下降,还具有空间规律,距离越远,比值越大。(6)秦山核电站外围环境耕作土和非耕作土中的氚种类相似,主要有层间水氚(TIW)、表面吸附水氚(TSAW)、结晶态氚(CBT)、羟基和有机结合氚(HT+OBT),不同种类氚的活度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TIW>TSAW>CBT>HT+OBT。TSAW、HT+OBT活度浓度具有随深度下降的规律,最高值在0-2cm;TIW和CBT活度浓度具有随深度上升的规律,最高值在15-25cm。通过本研究发现,不同采样时间的氚化水(HTO)和有机氚(OBT)变化较大,总体上是随着采样时间推移而下降,且同一地点的耕作土和非耕作土环境行为不同,非耕作土含量更高,变化更明显,规律性更强,因此,建议在研究核电站外围环境土壤中氚的环境行为及检测中采用非耕作土土壤作为样本。同时,在对不同季节的氚环境行为的研究中应建立不同季节的环境模型。
其他文献
学位
自“意象”一词被引入旅游研究之后,旅游地意象研究就成为了新的旅游研究热点,学者们开始运用社会交换理论、符号学理论等各相关学科的指导理论对旅游意象进行多角度解读。旅游意象研究有助于了解旅游者的心理活动和旅游动机、评价和预测旅游者的行为,因此常被作为前因潜变量用于研究各种有关游客群体的旅游现象。旅游地意象不仅帮助旅游者做出决策,还指导旅游地进行市场细分、定位、形象宣传、分析竞争战略。清明上河园是重现《
学位
学位
猴头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食药用真菌,富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在药物开发方面应用广泛。当猴头菌菌丝体作为开发胃药产品的原料时,对猴头菌菌丝体中的主要代谢产物──麦角甾醇有一定的含量要求,本研究为了解决猴头菌丝体麦角甾醇含量较低这一实际问题,对猴头菌麦角甾醇的高产发酵条件及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HPLC色谱分析,建立了猴头菌菌丝体中麦角甾醇含量的HPLC测定法,该方法在精密性、重复
本论文以印度树胶(GG)为研究对象,探究了GG的成膜能力,并辅以抑菌剂,旨在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可食性抑菌膜,使其不仅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还具有一定的抑菌特性,可用于水产品的保鲜。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分述如下:(1)研究了GG浓度、塑化剂类型及含量对膜物理性质(厚度、含水率、水溶性、表面疏水性、透水率、透氧性、色泽)和力学性质(拉伸应力、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的影响,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膜
学位
环境响应离子液体是指可通过外部刺激调控离子液体的结构和性质的“智能型”离子液体,环境响应双水相体系是一类可通过外部刺激实现对双水相体系调控的两相体系。常用的刺激手段包括改变体系的温度、p H值、施加光照、电场、磁场等。其中光刺激具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不引入其他物质等优点,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离子液体参与构筑的双水相体系具有阴阳离子的结构可调、平衡时间短、不易乳化等独特性能,在萃取分离、生物材料
学位
平衡阀广泛应用于液压平衡回路,已经发展为防止冲击、控制负载、锁定负载等功能为一体的控制元件,在工程机械、起重、运输、土木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液压平衡回路中控制负载的提升、定位及下降,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机的性能。故平衡阀结构与性能的改善和研究,对平衡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控制压力过高、背压与负载相关性差、出现低频振动、工作平稳性低以及系统功率损失较严重等问题是目前使用的平衡阀中普遍存在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