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人的素质,健全心灵人格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阅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方法和路径,而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个高中生的语文素养也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而逐渐形成的,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很大程度上也都是依赖阅读教学来完成。但目前语文阅读教学却面临尴尬,课堂之上老师激情四溢,学生却昏昏欲睡。课堂之外,教师所推荐的名著美文,学生却拒之以千里;而对不提倡的读物,学生却津津有味。就我们的教学效果而言,也是事倍功半。虽然阅读教学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但是学生仍然人文视野狭窄、思想肤浅、语言贫乏、情感苍白,何以会出现这种局面呢?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反思。阅读的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通过了解内容、获取信息,感知思想、训练思维、激发情感、获得审美愉悦,从而增强语感、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的任务是“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思考创造,照亮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其释放生命的能量。教师要避免“越俎代庖”。阅读活动的基础是自主性,学生只有有了很强的自主意识,才会在阅读中有创造性的实践。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内化体验,形成个人的经验体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加深理解,有所感悟,不断思考。所以,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理解和感受,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来。在阅读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实效,老师应有所作为。新课程标准中也对教师有明确要求,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强调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既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同时也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作用的缺失或弱化都会使阅读教学变成自由阅读。当前阅读教学除了过度干预,以自己的解读替代学生的解读外,还有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学生对课文的错误解读得不到矫正,或把初始化阅读当成课堂阅读,教师放弃了自己的职责。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于构建充满生机的活力课堂;在于合理引导和轻松驾驭课堂,作出清晰的点评、提升与中肯的评判;在于参与生本对话,促进动态生成;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课堂的窗口走向延伸扩展与深化。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其中读是根本,是基础。而且,这个“读”只读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广泛地涉猎,不断地积累,教材所起的作用只是花园中的一朵花,大海里的一滴水。这个“花园”和“大海”就是课外阅读。教师的任务是借助于教材的基础作用、范例作用,引领学生自己到花园里去采集语文的花蜜,到语言文学的大海中去畅快邀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假如一个语文老师不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那么,即使他把课文分析得再怎么精彩,他也是一个失败的老师。学校应该把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当作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使学生能成为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读书人,使校园弥漫着淡雅的书香散发出浓郁书卷的气质。而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责任,要把这个工作视为语文教育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