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视频实时多人姿态估计算法研究与应用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jiangzhao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体姿态估计是从单张RGB图像上获取人体关节点的位置以及关节点之间的相互连接。人体姿态估计在智能监控、人机交互、虚拟现实以及运动分析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姿态估计算法逐渐取代传统基于图结构模型的算法,姿态估计精度和速度都有所提高。但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姿态估计算法依然在实时处理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是保证精度前提下提高人体姿态估计效率,实现实时多人姿态估计,推动人体姿态估计在智能监控方面的应用。
  本文研究方法为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采用自底向上的思路进行多人姿态估计,神经网络先预测出图像上所有关节点的位置,然后将关节点进行连接形成图,并根据图优化方法确定每个人的姿态。自底向上的方法使算法的复杂度不随人数增加而提高。本文所使用的网络框架为双分支六个阶段的结构。多阶段可扩大整体感受野,提高关节点预测精度;双分支可同时预测人体关节点位置和关节点之间的空间关系。为了表示关节点之间的空间关系,本文提出了关节点亲和区域,该区域由一系列单位向量组成,可同时描述肢体的位置和方向,有效稀疏关节点之间的冗余连接,降低图优化算法的复杂度。
  此外,本文将人体姿态估计算法应用在监控场景下人员异常行为分析。主要思路是基于KCF算法对人体关节点进行跟踪,计算每个关节点的运动速度,通过对比同一个人身上不同关节点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确定是否存在异常行为。
  实验数据采用实际监控常见的场景,抽取不同时段、不同分辨率、不同人流量和不同天气状况视频图像帧进行标注并训练本文提出的深度网络。训练结果表明,在监控场景下,各个关节点的平均预测精度达到0.84,优于目前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算法运行效率方面,比较了三种不同分辨率视频:1920×1080、1280×720和720×480。若对每帧图像都进行姿态估计,运行耗时分别为23帧/s,30帧/s和46帧/s。若采用跳帧间隔估计并用KCF算法进行跟踪,则运行耗时分别为35帧/s,41帧/s和60帧/s。实验表明本文所提的六阶段双分支网络结构满足实时人体姿态估计,可实时处理常规的监控视频流。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的扩张,具有城市休闲及景观涵养作用的郊野公园被逐步建设。以上海市为例,其计划建设21个郊野公园,现已建成7个。由于现研究大多停留在对郊野公园整体规划或景观设计的思考上,对其中建筑的设计方法探讨尚缺乏系统的梳理和引导。种类繁多、功能与风格各异的景观建筑该如何设计,以更好地适应场地的自然环境及人文氛围,同时有效的服务游客并带来舒适的体验感成为研究的目的与切入点。  景观建筑在郊野公园中占有较大
学位
传统建筑聚落是由单个传统建筑,公共空间,道路与特殊环境等空间要素共同组成的建筑群落。是人文自然界长期演变、更新和积累的产物。传统建筑聚落不仅体现了独特的历史沿革、地域风貌和风土人情,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价值。公共空间作为聚落肌理的重要元素,是聚落中人的公共活动场所,承载了聚落自下而上自然生长而凝聚的丰富多样的活力。因此把握传统建筑聚落中公共空间的品质和生成原理,以数理方法深入挖掘公共空间尺度层级
本文以赣西传统建筑代表——宜春万载田下古城古建筑群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祠堂建筑和商业建筑,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精细测绘,对赣西古建筑群的建筑形制、结构体系、传统营造工艺及典型残损病害进行研究,并找到其典型残损病害的成因,基于建构特征及典型残损病害的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赣西古建筑群修缮保护方法。本文研究成果能丰富充实赣派传统建筑保护的研究,尤其为赣西传统建筑的科学保护与文化传承起到推动作用,也为赣西
在1945年台湾光复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间,出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浪潮,上百万华人从大陆迁往台湾,其中就涉及建筑师群体谱系的生长演变。  本论文是此背景下,对原中央大学建筑系师生在台湾的职业经历的研究。据统计,原中央大学建筑系师生中,曾在台湾有工作经历者共计24位,他们大多是中国本土最具典范性的现代建筑教育所培养出的第一批建筑专业人员,亦是战后台湾第一代建筑师,在战后台湾的建筑教育
学位
我国经济的腾飞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加速了建筑的新旧更替,尤其在商品房市场的冲击下居住类建筑拆建频繁,致使我国住宅的平均使用寿命远低于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住宅建筑的短寿命不仅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能源的浪费,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不利于实现建筑可持续的总目标。自本世纪初众多建筑相关从业者开展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当前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短命建筑的成因,并针对这些因素从宏观层面给出相关建议,较
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史学在后殖民理论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兴起,并对传统史学观及其写作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此背景下,国际上建筑史学家开展了新一轮的史学写作。其中,美国建筑史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后对新时期史学思想作出了积极回应,在近四十年间出版了多部建筑通史著作,其中新的史学观和写作方法对国内建筑通史的研究和写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论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参考
学位
城市肌理(Urban Texture)是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建筑师、城市规划师都对城市肌理十分重视.在进行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和规划设计时,城市肌理既是应该考虑的影响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参照因素.该论文综合学界在城市肌理方面的共识,明确城市肌理的概念,赋予了城市肌理抽象和具象两方面的含义.在研究过程中,该文首先从共时性的角度,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分别对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肌理进行分析.然后从历时性
学位
学位
该文改进了高层建筑框筒结构常用的两种简化分析方法——平面框架子结构法和平面应力有限条法,提高了计算精度.并应用所作的改进开发了计算程序FRAM和STRIP,两程序均可用来评估框筒结构的水平侧移和内力状况.
学位
在较全面的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系统的常规三轴试验、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及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K固结粘土的强度和变形性状,以及其边值问题的有效应力分析方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