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实验长寿命同位素本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f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的物理目标是精确测量θ13,设计灵敏度为在90%的置信区间上测量sin22θ13到0.01或更好。大亚湾实验使用八个全同的中微子探测器在山体覆盖下做远近相对测量,这样可以降低系统误差,抵消反应堆及探测器的关联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大亚湾实验自2011年12月24日正式开始物理取数,分别于2012年用55天的数据、2013年用139天的数据、2014年用217天的数据,发表了sin22θ13的测量结果,最新的测量结果为:sin22θ13=0.090+0.008-0.009。本文主要介绍大亚湾实验的离线数据质量检查软件设计,以及与宇宙线产生的同位素相关的研究。  大亚湾实验现场的离线计算环境和离线数据质量检测软件(PQM)对原始数据直接进行分析,准实时地(延时约40分钟)给出初步的数据质量检查直方图,并在网页上显示出来。PQM对于值班员在取数过程中初步判断数据质量,以及及时发现可能的问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PQM为实验运行和高质量取数提供了重要保障,是整个实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宇宙线μ子穿过山体以及地下的探测器时,能量损失过程中会发生核散裂。μ子产生的不稳定子核的延时衰变,对于低能中微子实验是重要的本底来源之一。对于6 MeV以下的正电子信号,主要的本底是天然放射性,而在6-18 MeV的能量区间,主要的本底就包括宇宙线μ子带来的放射性同位素。本文对形成偶然符合本底慢信号的类中子单事例的来源进行了考察,确认了类中子单事例的三个主要来源,分别是自动刻度装置的AmC刻度源放射的中子、宇宙线同位素和中子在氢上俘获的反β衰变的正电子事例。  在θ13分析的反β衰变候选事例挑选中,偶然符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本底之一,要精确测量θ13,就必须对本底构成了解清楚。通过对高能单事例的深入分析,排除了未知本底,对大亚湾实验中微子信号的偶然符合本底分析的正确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持,极大地提高了中微子振荡分析的可信度。通过对同位素的理论能谱的计算,利用能谱和时间谱的联合拟合,通过系统误差分析,近点实验厅12N、12B产额分别为(0.6±0.1)×10-7(μg/cm2)-1、(20.4±2.9)×10-7(μ g/cm2)-1,远点实验厅的产额分别为(1.1±0.6)×10-7(μ g/cm2)-1、(30.7±6.2)×10-7(μ g/cm2)-1。根据长寿命同位素产额与平均μ子能量的“power-law”关系,江门中微子实验的12N、12B产额估计值分别为(1.5×10-7(μ g/cm2)-1、44.4×10-7(μ g/cm2)-1,为该实验的本底估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他文献
风场信息的测量对于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瑞利多普勒激光雷达是风场测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关键技术之一就是激光频率的锁定。  论文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
该文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在SrTiO(100),MgO(100)和LaALO(100)上成功地制备了高质量的BaTiO外延铁电薄膜,并研究了沉积条件对薄膜结构的影响以及用BaTiO单晶靶、BaTiO:Ce
该课题对激光腔内加旋光晶片(LAPC)的输出光的偏振和频差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同时对He-Ne激光器内加入石英晶片的此种激光器进行了稳频实验研究.根据激光器的自洽理论和旋光
该文主要通过光学波导方法来确定液晶层的光学参数及其排列方式.
该论文首先对超导体的研究历史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总结了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的结构特点和分类,以及超导相结构和超导电性的关系.在第二章中介绍了主要的实验方法,主要是样品制
为探索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在纳米科技中的应用,该论文建立了一个能用于纳米尺度结构观察、加工和研究的真空STM系统,并用此系统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应用的尝试.在纳米结构的观
碳纳米管是由石墨烯卷曲而成的准一维体系,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中空结构、独特的电学、力学和热学等特性。由于碳纳米管的独特的结构域性能优势,其被广泛应用于气体传感器、场发
该文详细研究了在直流偏场H和面内磁场H联合作用下普通硬磁泡(OHB)和第二类哑铃畴(IID)畴壁中垂直布洛赫线VBL链的稳定性.对于OHB,不仅作出H和H联合作用下的面内场临界值H和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