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土坯技术对我国西北地区生土建筑的启示与借鉴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mworksh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享受大规模工业化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在向自然不断的攫取,直至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新审视,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建筑范畴内的专家学者,也开始反思一百年前的现代主义运动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些让本已经被人渐渐遗忘的传统生土建筑,以其可回归于自然的建造材料、优良的热工性能、蕴藏深厚的地域文化等优势,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为生土建筑的当代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西北地区是我国传统生土民居分布最广泛的区域,大量的传统生土建筑在经历了长期的四季更迭、风吹日晒,甚至是地震破坏后,现状亟待改善。但是,由于传统生土建筑在力学和耐久性能方面存在极大的缺陷,营建时又需要大量的人力,且当今乡村盲目追随城镇中的建筑浪潮,使得村民们很少再自发建造新的生土民居,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整齐并且缺失文化内涵的“新农村”民居,导致生土民居在如今的民居建设中逐渐被边缘化。因此,围绕唤起传统生土建筑在当代的新活力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生土建筑中的土坯建筑。研究内容包括土坯营建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及国外部分国家的产生背景、发展机制、生存现状、营建方式、构造方法。在研究西北土坯民居现状时,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详细记述和分析了西北地区传统土坯民居的营建流程、构造特征、现状问题,并通过原材料、技术本体、施工匠人、使用主体四个方面挖掘出制约西北地区土坯民居发展的要素。在此结论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国外文献资料的查阅,将德国的生土建筑产业化、印度的建材多样化、美国的原材料分类检测、埃及的土坯建筑营建思路特点,对应归纳剖析,分析国外土坯营建对制约西北土坯民居要素的回应方式。最终通过国外的经验借鉴结合西北地区现状,从建筑使用主体的意识形态、政府的政策引导、技术及施工层面,指导西北地区土坯建筑的提高及发展方向,从而让西北地区的土坯民居得以延续和再生。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新型居住社区有成功的经验,但有的也存在一些设计的缺失。很多新建的住区仅仅满足了居民居住的物质需求却忽略了
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能耗高于民用建筑能耗的平均水平,其中,医院建筑由于其功能复杂、环境控制要求较高,是我国能耗最高的公共建筑类型之一。研究选取了空间形式较为多样化的医院
武汉处于夏热冬冷的地区,对于夏天的隔热冬天的防寒要求比较高,但是现在人们对于低碳的意识还没够强烈,都是觉得有空调足矣,却没考虑到能耗问题,因此,本设计试图通过建设一个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而有序地进行,就像生物体,城市也是一样。可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使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规模的物质形态建设呈现出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并
在中国当前铁路升级和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交通枢纽建设及枢纽地区开发大量涌现。2008年为了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我国出台了包括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4万亿拉动内
学位
我国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在确保设计质量的三个环节:项目决策前期建筑师与业主沟通、设计人及设计过程把控、项目评审环节及评审机制完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英国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空间逐渐扩大,不再局限于地面空间。作为城市的第二空间,城市地下空间显示出了许多优点,成为人们探索和开拓城市范围优先考虑的途径之一。   本文应用
本论文概述了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问题,对国内典型的几种保护更新案例模式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在归纳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庐江西门岗湾历史街区进行比
顶界面是界定空间的三界面之一,对建筑内部空间的塑造和空间精神品质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馆比赛厅顶界面形态决定了建筑内部空间的整体形象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