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6月以来,我国多数省份发生了以心包积液、包涵体肝炎为特征的禽腺病毒病。该病主要发生于3~5周龄肉鸡,10~20周龄蛋鸡也有发生,但死亡率低于肉鸡。发病后4~8天为死亡高峰,病程8~15天。死亡率约为30%~70%,给我国养鸡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2016年鸭、鹅也有发病报道。该病病原主要为Ⅰ群血清4型禽腺病毒,也有分离到血清8型病毒的。在对本实验室分离自发病鸡的两株4型腺病毒进行培养扩增、序列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两株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为禽腺病毒病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和帮助。为了提高腺病毒的病毒含量,将本实验室保存的PZ毒株和HN毒株病料研磨液,卵黄囊途径接种7日龄SPF鸡胚,0.2mL/枚,盲传三代,经PCR鉴定正确后,收集尿囊液,分别标记为PZ、HN。死亡鸡胚主要表现为鸡胚发育不良,鸡胚明显偏小,胚体卷曲,全身出血,肝脏肿大出血。尿囊液无血凝性。序列分析发现,两株病毒Hexon基因各存在一个核苷酸突变,PZ毒株650位的氨基酸也发生了突变。两株病毒Hexon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9%,与血清4型病毒同源性最高。在对PZ和HN两株禽腺病毒的致病性研究中,将48只29日龄SPF鸡随机平均分为8组,每组6只。采用静脉注射和口服两种途径进行攻毒,同时设阴性对照组。攻毒后每日定时观察鸡的发病情况和症状,死亡鸡解剖观察,采集肝脏等器官进行PCR检测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显示,攻毒发病鸡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与自然发病鸡一致。病死鸡具有特征性的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的表现,腺病毒在机体各组织中均有分布,不同组织病毒含量有差异。肝细胞出现大量的脂肪变性和嗜碱性包涵体。结果表明,PZ和HN两株病毒均为高致病性,能够引起鸡的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选取致病性强的HN毒株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初步研究腺病毒的免疫原性,将60只22日龄SPF鸡随机平均分为A、B、C、D、E五组,每组12只,前四组为免疫组,皮下注射制备的腺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HN株),E组注射灭菌的PBS溶液0.5mL作为空白对照。A、B、C、D组免疫剂量分别为0.2mL、0.3mL、0.5mL、0.8mL,免疫后1、2、3周每组各随机取4只采血后静脉注射攻毒,攻毒量为0.5mL/只。结果表明,当免疫剂量为0.8mL,免疫后3周攻毒的保护率为100%,即能完全抵抗Ⅰ群血清4型禽腺病毒的攻击。表明研制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