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臭氧化反应的聚丙烯分子结构控制及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_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Ziegler-Natta催化剂制备的线性结构聚丙烯(PP)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通用塑料,应用十分广泛。但传统工艺生产的线性PP在需要高流动性的薄壁注塑成型和高熔体强度的热成型等领域受到限制。工业上常采用过氧化物引发PP反应挤出的方法,对PP的流动性和分子结构进行调控,但过氧化物及其副产物的残留会造成PP品质的降低,并大大减少PP制品的使用寿命。本文针对以上缺点,创新性的利用具有强氧化特性以及反应后无残留的臭氧(O3)气体替代有机过氧化物,引发PP反应挤出,对PP进行了可控流变改性和长链支化改性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在PP的熔融挤出过程中引入O3,可以高效的引发PP产生自由基,导致大分子链发生氧化和断链反应,制备了可控流变聚丙烯(CR-PP)。CR-PP的熔融指数和流变学结果表明,喂料速度越低、主机螺杆转速越高、挤出温度越高,PP降解程度越大,流动性越高。因此,可以通过挤出机参数调控PP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获得所需流动性的PP。(2)在O3氧化PP的反应挤出过程中,添加多官能度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利用O3引发的大分子自由基引发长链支化反应,成功制备了长支链聚丙烯(LCB-PP),最大支化点密度达到0.495/1000 C。实验中成功制备的LCB-PP,具有较高的弹性、较高的零剪切黏度、较低的损耗系数和较长的松弛时间;熔体拉伸测试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应变硬化现象,熔体强度有所提高;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较纯PP有所提高,晶粒发生细化;力学性能较纯PP也有所提高。LCB-PP的流变学数据表明,单体含量过低、挤出温度过高、喂料速度过低以及主机螺杆转速过高使PP的断链反应为主反应,导致长链支化反应程度较低。(3)为更灵活的调节LCB-PP的支化度,探究支化单体官能度的不同对聚丙烯支化反应过程和支化产物结构的影响,在反应挤出过程中分别添加了单官能度单体(GMA)和双官能度单体(HDDA)。探究发现,在实验用量范围内,PP与GMA发生接枝反应,但没有生成长链支化结构;在较高的HDDA含量下(2.0wt%以上),HDDA有效的引发PP形成长链支化结构,最大支化点密度达到0.346/1000 C;但在较低含量下(1.0wt%以下),HDDA不能有效的引发PP形成长链支化结构。
其他文献
我国作为出口贸易大国,被称为“世界工厂”,高碳排放强度和高能耗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据了极大的比重,在出口这些高碳排放强度和高能耗产品的同时,我国也承担了生产这些产
薄荷醇为薄荷油的主要成分,是全球三大香料化学品之一。它有8种立体异构体,只有L-薄荷醇有较大的商业应用价值,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茶类和烟草产品等众多领域。本
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恶化,研究和开发可再生资源材料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的前沿之一。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生物相容等
随着惯性导航技术的不断发展,船用导航系统采用旋转调制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此技术降低了成本,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惯导系统的精度。旋转调制技术是一种基本而有效的系统
在变换半群的研究中,保关系问题是人们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对于非空集合X,设ρ是X上的一个等价关系,R是X/ρ的一个横截.定义T(X,ρ)= {f ∈T(X):(?)V(a,b)∈ρ,(af,bf)∈ρ},T(
肿瘤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很多临床药物经常产生耐药性和毒副作用,因此从中药天然产物中寻找新型抗肿瘤药物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膀胱癌
血栓形成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抗凝药物(anticoagulants)则被广泛用于静脉和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传统的抗凝药普通肝素(UFH)、低分子量肝素
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问题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其具有亲脂性、不易降解和环境中浓度较低等特点,可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的放大作用在体内蓄积,对生态平衡及人类健
设计合成结构新颖,性质优良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已经成为当今化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这是因为其在光学、铁磁、储存分离、药物传递、生物探针、质子传导、非均相催化等领域已
近年来,资金的缺乏和融资的困难制约着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航运竞争的加剧,船公司在努力提高运输服务质量的过程中,其供应链增值业务也在不断延伸,出口海陆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