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苏南地区废弃时间不同的采石宕口为研究对象,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调查得到废弃宕口群落演替序列,同时以刺槐年轮为载体,测定并比较对照组和污染组刺槐年轮重金属含量,对各演替阶段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本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废弃宕口的生态恢复以及评价恢复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调查研究将废弃宕口群落自然演替的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发生演替期(4a~7a)、发生与进展演替期(7a~18a)、进展演替期(18a~44a)、以及近顶级演替期(44a~75a)。群落演替顺序大致为:胡枝子、苎麻和荩草、艾蒿为主的灌草丛群落→构树、榆树+苎麻、绣线菊+荩草、艾蒿、黄鹌菜等为主的灌丛群落→臭椿、刺槐+构树、绣线菊+艾蒿、天葵为主的复层群落→臭椿、刺槐、黄连木+一叶荻、构树、铜钱树+天葵、大戟为主的复合群落。2、分析了植物群落生长型变化,可以看出:随着演替时间的延长,草本中一年生草本比例逐渐下降,草本总比例逐渐下降,灌木和乔木的比例逐渐增加;植物群落组成成份变化明显,植物的科、属、种数总体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群落的优势度指数呈下降趋势,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群落的稳定性逐渐加强,并显现出一定的地带性特征。3、通过对群落植物区系成份分析,可以看出:废弃采石宕口植物区系温带性质越来越明显,幕府山废弃75a宕口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以温带区系成份为主,同时又兼具热带成份的亲缘性。4、群落各演替阶段的重金属含量变化如下:群落发生演替期(4a~7a)土壤发育不成熟,重金属不能转化成植物可利用的形式,在此阶段重金属污染状态基本没有改善;发生与进展演替期(7a~18a),一部分重金属(Cu、Pb、Zn、Ni、Cr)开始转化为可被植物利用的形式,年轮中的重金属含量开始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废弃宕口重金属污染状况开始改善;进展演替期(18a~44a),Mn和Fe元素也开始转化为植物可利用形式,其他重金属也进入高速转化期,废弃宕口重金属污染状况进一步改善;近顶级演替期(44a~75a),大部分种类的重金属,如Cu、Pb、Ni、Mn、Cr已经回至正常水平。由于废弃宕口重金属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以及转化过程的复杂性,研究发现各种重金属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异。大多数重金属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的时间大约是在宕口废弃后5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