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近义名词的行为特征对比研究——以英汉语影响类名词为例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o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研究英汉近义名词的行为特征差异。近义词在语言中普遍存在,有效地辨析近义词在语言研究和语言运用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其复杂的语义、语体特点,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成为词汇学习和语言使用的难点。现有研究表明,由于对EFFECT、INFLUENCE和“影响”之间的语义差异辨析不清,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运用中存在搭配词不当、语义韵不清等方面的不足。在现有的语义辨析理论的基础上,近义词辨析多依据词典中的解释或使用者的经验和直觉,几乎不考虑搭配词等语境因素对词义的影响,很难正确理解和掌握近义词的细微语义差异。随着语料库的建立和应用,对词语搭配词等语境因素的研究成为可能,本文拟从搭配词等语境因素出发,探究英语近义名词EFFECT、INFLUENCE和它们的汉语对等词“影响”的行为特征差异。  为此,本文借助语料库提供的实证支持,尝试以可比语料库CLOB英语语料库和Torch2009中文语料库为语料来源,以扩展语义单位研究为理论基础,采用行为特征研究方法,对比分析EFFECT、INFLUENCE和“影响”的前置形容词和动词搭配词的行为特征的共性和差异,并尝试回答一下两个研究问题:  (1)EFFECT和INFLUENCE的前置修饰形容词的行为特征和“影响”的有哪些共性和差异?  (2)与EFFECT和INFLUENCE搭配的动词的行为特征和与“影响”搭配的有哪些共性和差异?  就上述问题的研究结果发现:  (1)它们的前置修饰形容词的行为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性,但又各有个性。它们都倾向于与评价/情感类和关系/类别/限制类形容词共现,并共有一些相同的前置修饰形容词。然而,EFFECT倾向于与分类性形容词共现,INFLUENCE则没有显著的倾向性,“影响”倾向于与描述形容词共现。EFFECT和影响都呈现错综语义韵倾向,INFLUENCE呈现积极和中性语义韵倾向。  (2)与它们搭配的动词的行为特征表现为:都倾向于与动作类和存在/关系类动词搭配,并共有一些相同的动词搭配词,EFFECT倾向于与存在/关系类动词搭配,INFLUENCE和“影响”则倾向于与动作类动词搭配。
其他文献
文学翻译是文化交流活动的一个重要媒介,它并不是两种语言形式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源于文化差异性和译者主体性而产生的文化误读就是文化交流中矛盾与
鉴于大多数探究跨文化交际失误原因的论文对失误原因甚少解释,本文将会引入一个新的侧面—隐蔽文化对其进行阐释。根据国外国内学者所作研究,作者将尝试性地界定隐蔽文化的范
漩涡派是二十世纪初美术界、文学界的重要流派。温德汉姆·刘易斯即是代表性的漩涡派艺术家,在绘画和文学两方面都有着杰出的成就,且相互交融。就文学创作来说,本文拟选取他
伊迪丝·华顿 (Edith Wharton, 1862-1937)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其鲜明的背景,幽默的讽刺,犀利的笔锋以及深刻的含义闻名于世,多描写美国上流社会的
本文所分析的《艾琳》是体现金芝河生命思想的代表作,艾琳象征了摆脱过去走向美好新生活的进步形象。充分表现了诗人通过寻找代表着生命本质的艾琳的过程,想要摆脱压迫束缚寻找
在现今这个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品牌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一支牙膏到一身套装再到一部汽车,品牌几乎无处不在。而在这个追求个性化的年代里人们对品牌的喜好也是见人见智。虽然每一位志向高远的企业家都想将自己的企业品牌打造成迎合大众口味的畅销品牌,可是大多数到最后不得不低头承认“众口难调”。而令他们好奇的是为何许多经典品牌可以历久不衰?它们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一种力量可以驱使一代又一代